分析 正常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所以此病应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则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frac{1}{3}$AA和$\frac{2}{3}$Aa,据此答题.
解答 解:(1)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已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frac{1}{10}$,即a=$\frac{1}{10}$,则A=1-$\frac{1}{10}$=$\frac{9}{1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frac{9}{10}$×$\frac{9}{10}$=$\frac{81}{100}$,aa=$\frac{1}{10}$×$\frac{1}{10}$=$\frac{1}{100}$,所以Aa=$\frac{18}{100}$,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AA和Aa,杂合子在正常人中的比例为$\frac{18}{100}$÷($\frac{18}{100}$+$\frac{81}{100}$)=$\frac{2}{11}$,即Aa=$\frac{2}{11}$.所以其弟弟($\frac{2}{3}$Aa)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为$\frac{2}{11}$×$\frac{2}{3}$×$\frac{1}{4}$=$\frac{1}{33}$.
(2)碱基组成或者位置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密码子的种类,这属于基因突变.仅含有前45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46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待测基因)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要诊断A和a两种基因,即需要2种检测基因的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对应的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为“…TGAATC…”(或是对应的链为“…ACTTAG…”),所以探针碱基序列应与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所以应为ACTTAG(或TGAATC).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frac{1}{33}$
(2)基因突变 46
(3)2 ACTTAG(TGAATC)
点评 本题考查综合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利用基因频率计算相关概率;识记基因突变的概率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能根据题干信息做出判断;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型H1N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 |
B. | 草履虫无细胞结构 | |
C. | 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
D. |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对 | B. | 2对 | C. | 3对 | D. | 4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减缓神经冲动由A向B的传递 | |
B. | 轴突膜处于bc段时,Na+大量内流,消耗ATP | |
C. | 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 |
D. | 兴奋传到A释放的递质作用于B,会引起B的Na+内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