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1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2.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
 

结论:
 

(3)讨论:
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
 

②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专题: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解答: 解:(1)由于配制了10%、20%、30%的三种蔗糖溶液,所以设计的表格中要有体现;同时不能只观察一个细胞,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表格如下:
细胞 10%蔗糖溶液 20%蔗糖溶液 30%蔗糖溶液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1                  
2                  
3                  
4                  
5                  
平均值                  
(2)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
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为减少误差,应选用记录表中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则需要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故答案为:
(1)
细胞 10%蔗糖溶液 20%蔗糖溶液 30%蔗糖溶液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1                  
2                  
3                  
4                  
5                  
平均值                  
(2)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①平均值组    ②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吸水和失水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天气晴朗的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图中从C点开始光照,据图得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
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①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内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C、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集合包括用水解酶催化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B集合包括用水解酶催化HI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上述A、B两个集合的交集共有小分子(  )
A、8种B、7种C、5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如图推知,该实验的目的是
 
,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
(2)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问题:
脸盆编号 洗涤物(等量) 洗涤温度 洗衣粉(等量) 水量 洗涤所需时间
1 油污布 45℃ 加酶 2L 4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L 7min
2 油污布 5℃ 加酶 2L 9min
2 油污布 5℃ 普通 2L 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min,最可能的原因是
 

(3)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校生物小组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活动.实验室准备了下列物品和器材:①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植物淀粉酶、新鲜的唾液②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③蒸馏水、斐林试剂、碘液、试管、水浴锅,lmol/L盐酸,lmol/L NaOH,冰块,热水,温度计、火柴、卫生香、酒精灯等
Ⅰ甲同学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1)方法与步骤
①取二支洁净的试管,编上1号、2号,分别加入1mL新鲜唾液.
②另取二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都加入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③四支试管都浸在37℃水浴中保温5min
④将A、B两试管内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倒入1号、2号试管,振荡摇匀.
⑤向1号试管滴加1mL 浓度为lmol/L的盐酸,2号试管滴加1mL 浓度为lmol/L的NaOH,振荡摇匀.
⑥向1号、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边加边振荡,使管内物质混合均匀.
⑦观察1号、2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1号、2号试管均不变蓝
(3)实验结论: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都对酶活性有影响.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甲同学的设计有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改正:
1步骤错误:请写出正确的步骤排序
 

2缺少
 

3检测的试剂不恰当,因为碱性条件下,碘不能与淀粉发生反应,因此要用
 

Ⅱ乙、丙同学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乙同学提出选用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和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小组成员当场就否定了这一设想.为什么?
 

2丙同学准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也有同学觉得不恰当.你的看法是
 

 

Ⅲ请你仿照甲同学的设计完成下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1)方法与步骤
①取
 
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号,都加入
 
,另取
 
支洁净的试管,都加入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准备好几个水浴锅?大致温度分别是多少?
 

③将步骤①的两类试管各一个分别放入上述温度的水浴锅内保温10min.
④将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倒入每个编号的试管内,振荡摇匀.
⑤向每个编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边加边振荡,使管内物质混合均匀.
⑥观察每个编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
 

(3)实验结论:
 
对酶活性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结合两图回答问题:

(1)核膜由
 
层磷脂分子组成,同其他生物膜相同的功能特性是
 
性.
(2)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
 
数目多,它们的作用是
 

(3)从甲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
 
,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
 
部决定.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
 
(填数字)有关,结构②的折光性很强,其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2中CO2浓度最低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C、图2突触小体中的信号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1中有3个突触,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