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想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必须先得到被同种元素标记的细菌 | |
B. | 若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则第一步是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 |
C. | 第二步培养时间的长短可能会影响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的变化 | |
D. | 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应继续检测子代噬菌体中是否含有32P |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3、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解答 解:A、由于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中,必须先得到被同种元素标记的细菌,然后再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而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A正确;
B、如果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如果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B错误;
C、如果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时,沉淀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很高,C正确;
D、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应继续检测子代噬菌体中是否含有32P,观察子代的性状是否继续遗传,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据此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
B.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相同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欲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效果。供培养的细胞有:甲(肿瘤细胞)和乙(正常体细胞)。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____________。
(2)在原代培养的过程中,瓶中的营养成分有: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天然成分)。
(3)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____。药物实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试管中细胞全能性最高 B.D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C.A→B的过程中需要激素的诱导 D.A→D的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以提高其繁殖能力,从而选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 | |
B. | 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 |
C. | 单倍体育种一般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
D. | 基因工程育种是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需要限制酶等专门的工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
B. |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C. | 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 |
D. |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存在于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B. | 台湾乳白蚁和真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
C. | 细菌和真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 |
D. |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一条食物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