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是有关于生长素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为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与药品:10-5 mol/L生长素溶液、pH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
①材料处理: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用镊子取其胚芽鞘并切掉尖端,平均分成三组.
②将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1、2、3的培养皿中,加等量的不同试剂,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再进行若干次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补充完整内容)
组别处理方法结 果
110个胚芽鞘+10-5 mol/L生长素溶液胚芽鞘生长明显
210个胚芽鞘+pH为9.0的缓冲液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10个胚芽鞘+pH为5.0的缓冲液胚芽鞘生长明显
(4)步骤③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一次实验的偶然性太大).
实验二: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激素,先后经历近百年的历程,是诸多科学家汗水的结晶.现用燕麦幼苗作实验材料,在黑暗中分别进行以下如下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取下,分别放在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D和幼根E上(幼根对生长素浓度极为敏感).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方向是左弯曲.幼根E的生长方向是向右弯曲.
(2)实验装置如图乙.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旋转几小时后,取下琼脂块,分别放在去掉顶端的胚芽鞘G上.两天后,胚芽鞘G的生长方向是直立生长.

分析 实验一目的是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另外该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
实验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识记芽,最后是茎.
分析图解:图甲中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高于A.
而乙中由于不断旋转,因此生长分布均匀,即琼脂块X和Y中生长素浓度相同.

解答 解:实验一:(2)①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所以要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进行实验.
③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通过测量胚芽鞘的长度来判断,因此一段时间后,要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
(3)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因此第1组的胚芽鞘生长明显;根据实验材料与药品可知第2组的处理方法应该是:10只胚芽鞘+pH值为9.0的缓冲液.
(4)该探究实验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所以步骤③中需重复实验,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二:(1)分析图解,图甲中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高于A.由于琼脂块B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胚芽鞘对生长素较不敏感,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效果越明显,因此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长;而又由于琼脂块B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胚根对生长素很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胚根生长,因此胚根E向右弯曲生长.
(2)乙中由于不断旋转,因此生长分布均匀,即琼脂块X和Y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因此分别放在已去除顶端的胚芽鞘G上.经数小时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
实验一:(2)①生长状况一致    ③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
(3)

组别处理方法结 果
1胚芽鞘生长明显
210个胚芽鞘+pH为9.0的缓冲液
3
(4)减少实验误差(一次实验的偶然性太大)
实验二:
①左弯曲   向右弯曲     ②直立生长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本题旨在考查有关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以及生长素两重性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旋转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综合性较强.考查探究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题干信息“pH值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完善实验步骤并推测实验结果,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均转变为热能散失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某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沙氏变色蜥属于第三、四 营养级,沙氏变色蜥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另一部分被沙氏变色蜥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2)若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预测沙氏变色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下降(或减少),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
(3)当引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发生改变.
(4)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
C.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含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有关膜结构的膜面积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e是相同结构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a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群落和无机环境D.种群和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B.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群落内竞争激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农业生产上的实例,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
A.为兰花搭建荫蓬,使兰花生长更好
B.把成熟香蕉与未成熟的水果放在一起,可起催熟作用
C.种植农作物中耕松土、除草,使农作物生长更好
D.移栽树木时,剪掉部分枝叶,使移栽更易成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生产食品和药品等.科学家将大细胞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的啤酒酵母菌种可产生LTP1蛋白,并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基本的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1)该技术定向改变了酵母菌的性状,这在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中属于基因重组.
(2)从大麦细胞中可直接分离获得LTP1基因,还可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本操作中为了将LTP1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内,所用的运载体是质粒.
(3)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要使载体与LTP1基因连接,首先要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LTP1基因分子末端是A(如图2所示).
(5)切割完成后,将载体与LTP1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6)此操作中可以用分别含有青霉素、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则有C进入的酵母菌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是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