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一批基因型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3:2:1      B.7:6:3
C.5:2:1      D.1:2:2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AA占1/4,Aa占3/4;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通过自交产生后代,因此aa的概率为3/4×1/4=3/16;Aa的概率为3/4×1/2=3/8,AA的概率为1-3/16-3/8=7/16,所以AA:Aa:aa=7:6:3,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图中A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C.淹水时30mmol·L-1的KNO3溶液缓解水淹作用效果最好
D.实验过程中可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戊表示二倍体高等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所表示的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可为l6条
B.若甲与丙是同一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个时期,则先出现的是甲
C.甲、乙两图在丁、戊中对应的区段是相同的
D.丙图只能对应于戊图中的Bc段,而不能与丁图对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3年6月广州白云山出现了毛毛虫成灾现象。现有研究人员研究毛毛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毛毛虫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同种树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象草与蛾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种植象草和金钱草能提高蛾的环境容纳量
C.套种金线草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套种金钱草能减少杀虫剂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 ℃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的因素。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 ℃,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PCR的结果可不考虑原来解旋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原因不包括(  )

A.由于模板DNA比引物复杂得多
B.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
C.加入引物的量足够多而模板链数量少
D.模板链加热解旋已经变性不可能再次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