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 NaNO3 | K2HPO4 | KCl | FeSO4 | (CH2O) | MgSO4•7H2O | H2O | 青霉素 |
含量 | 3g | 1g | 0.5g | 0.01g | 20g | 0.5g | 1000ml | 0.1万单位 |
分析 (1)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根据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
(2)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培养细菌要去除抗生素.
(3)防止杂菌污染时贯穿实验整个过程,如对环境、生物材料、操作者双手等进行消毒,对培养基、接种环和培养仪器进行灭菌.接种根据不同的工具方法不同,如接种环进行固体培养基划线接种,用接种针穿刺接种,用玻璃刮铲涂抹平板.
(4)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小,有绿色激素光泽.
解答 解:(1)该培养基不能培养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及自养生物的蓝藻.
(2)该培养基含有有机碳源-(CH2O),可见所培养的微生物是异养型生物,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酵母菌或霉菌.
(3)微生物的鉴定,常用固体培养基,故应向此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由于大肠杆菌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还应该除去青霉素,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小,有绿色激素光泽.
(4)如果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这些微生物生长除了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外还需要生长因子,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故为ABE
故答案应为:
(1)CE
(2)异养型 酵母菌或霉菌
(3)青霉素 伊红美兰 凝固剂琼脂 绿
(4)生长因子 ABE
点评 本题综合微生物的培养及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设计的能力.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此为红细胞膜,其上[D]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它们,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说明这些糖蛋白是一种抗原 | |
B. | 若此为脑细胞膜,决定其具有选择透性的只是[B]脂双层 | |
C. | 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Na+、K+ | |
D. | 若此为肝细胞膜,当血糖下降时,肝细胞可释放激素[A]胰高血糖素,促进[E]肝糖元转化为[F]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有差异,细胞膜的流动性也与①、②和③有关 | |
B. | 如果该细胞能接受激素的调节,则与①有关 | |
C. | b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
D. | 如果图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a可代表甘油,b可代表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正 交 | 反 交 |
甲 | ♀野生型×♂突变型Ⅰ→野生型 | ♀突变型Ⅰ×♂野生型→野生型 |
乙 | ♀野生型×♂突变型Ⅱ→野生型 | ♀突变型Ⅱ×♂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上A:T:G:C=1:2:3:4 | |
B. | 该分子中另一条链上A+G=T+C | |
C. | 该DNA分子中A:G:T:C=3:7:3:7 | |
D. | 该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扩增,产生n个子代的DNA中,有n-2个DNA分子含有32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徐州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是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4个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变化的柱状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B对应图2中的 时期(填图2中甲乙丙丁)。
(2)图2中b表示 ,c表示 。
(3)图2的4个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填图2中甲乙丙丁)
(4)A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5)C细胞的名称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