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要经过纤维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2)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3)图中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若要提高酒精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至少填写2项).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4)利用葡萄能生产果酒,进而生产果醋,生产果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酵母菌在代谢类型上的区别是醋酸杆菌是好氧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分析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解:(1)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3)参与酒精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若要提高酒精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温度、pH、通气量;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4)醋酸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好氧型,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故答案为:
(1)刚果红   梯度稀释   透明圈
(2)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3)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    酸性重铬酸钾
(4)醋酸杆菌是好氧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点评 本题考查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回答下列有关“物质的提取与分离”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蒸馏法和萃取法.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其作用是吸收芳香油中残留的水分.
(2)玫瑰精油称为“液体黄金”,多用于制造高级香水等化妆品.提取出的玫瑰精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主要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3)通常可用橘皮作为材料提取橘皮精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芳香油含量较高.
(4)萃取胡萝卜素前,将胡萝卜彻底粉碎的主要目的是使原料颗粒变小,加大萃取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
A.根细胞吸收K+B.细胞运输O2C.维持细胞的形态D.降低血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2、4、5(选填图a中的序号).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自身结构所具备的条件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备选“大于”、“小于”、“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高.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慢跑等有氧运动不会造成乳酸积累
B.土壤及时松土透气可防止植物发酵
C.利用粮食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情况下产生酒精
D.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图中A、B分别是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一定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瑞典皇家科学院2008年10月8日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A和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下融合,40分钟后发现,融合后的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完成: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探究实验.
①补充未完成的步骤:分别在温度低于37℃(如0℃)、高于37℃(如40℃)的条件下重复做上述实验.
②请指出本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的指标: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或比较红色与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时间的长短).
③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研究某植物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处理13C含量(mg)
果壳种仁果实总量
标记上枝叶2.9326.0228.95
标记中枝叶11.4427.4738.91
标记下枝叶8.008.3716.37
(1)该植物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将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该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
③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调节,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果实重量.
(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500μmol•mol-1l3CO2和除去CO2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      的13C含量.
②实验结果表明:中枝叶(与果实距离最近的叶片)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高(且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向种仁的分配量均高于果壳).
③若需要对图2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下枝.(填“上肢”、“中枝”或“下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