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
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C.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

分析 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

解答 解:A、异体骨髓移植发生在体细胞,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不可遗传,A正确;
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则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
C、艾滋病病人由于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007年夏季,太湖蓝藻成灾,出现了“水华”现象,引起社会关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蓝藻和绿藻,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核膜B.细胞壁C.细胞膜D.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探究“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是否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g/mL的CuSO4的溶液、0.1g/mL的NaOH溶液、蛋清、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呈紫色.如果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仍呈紫色,即可证明肽键没有断裂.
方法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清液. ②对A试管加热,使蛋清液变性,B试管不加热对.③冷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1mL0.1g•mL-1的NaOH溶液,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入4滴0.01g•mL-1的CuS04溶液,摇匀. ④观察两试管的颜色变化.
预期现象及分析:若两支试管均变紫色 则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若A试管产生紫色,B试管不变色 则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断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各图中可能是减数分裂的是(  )
A.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使用“1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到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4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同一部位,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
A.大而多B.小而少C.大而少D.小而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和细菌都具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D.蓝藻属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和乙代表不同植物类型,如果甲代表阳生植物,则乙可以代表阴生植物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神经中枢,结构①(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负→正→负.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AB的中点.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具体情况是偏转2次,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表记录了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请分析回答:
物种名称染色体数物种名称染色体数
水绵24海带44
银杏16、24果蝇 ①
佛蝗23♂.24♀26
一粒小麦14普通小麦42
豌豆14洋葱16、24、32
香蕉22、33玉米20
家蚕56 ②
(1)请写出表中的两个“一”处的染色体数目:①8、②46.
(2)可能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生物是佛蝗.洋葱的紫色鳞片叶是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3)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_0. 蛙的体内细胞分裂方式有_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进化而来的,如果一粒小麦的染色体数记为2A,那么普通小麦可记作6A,为六倍体.
(5)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二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8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指出控制这8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分布情况:基因有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6)以玉米为研究材料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次杂交试验中可选择的相对性状数的范围为2-10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