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其结构稳定的重要原因 | |
B. |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 |
C. |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 |
D. |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
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解答 解:A、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B正确;
C、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C错误;
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
B. |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 |
C.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 |
D. | 利用竞争、捕食和寄生关系,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均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
B. | 膜上的载体蛋白能运输小分子的物质、离子和胰岛素等大分子物质 | |
C. | 主动运输保证了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 |
D. | 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化合物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
B.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D.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均可作为遗传信息流动时的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教育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I.(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注意:只有有斑纹时才分为黑色和灰色)、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 F1雌雄交配所得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_______。
(2)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条,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Ⅱ.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
(1)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
(2)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 ,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