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解答 解: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人体的反射活动,A错误;
B、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B错误;
C、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名言为背景,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曾破获-起特殊的抢劫案:嫌疑人王某将混合了麻醉液体的水给朋友小李喝下,致使对方神志不清,之后利用其手机软件,转走其银行卡内1万余元现金.关于麻醉药的作用原理有多种形式.如图表示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效果.请据图回答:

(1)氨基丁酸是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与细胞呼吸有联系(填“有”或“无”).
(2)由图1可知,氨基丁酸可引起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使得突触后膜两侧静息电位差增大,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填“兴奋”或“抑制”)
(3)由图2可知,某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使用,可阻断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不变.
(4)由此可见,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与某局部麻醉药的机理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四种生物中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区别最明显的一种是(  )
A.发菜B.颤藻C.乳酸杆菌D.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试剂颜色反应条件
胰岛素双缩脲试剂-
脂肪橘黄色-
斐林试剂砖红色水浴加热
A.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B.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紫色、苏丹Ⅳ染液、蔗糖D.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的酵母菌细胞,将沉淀的酵母菌细胞进行如下处理:向甲、乙、丙3个试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B.C.D.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种类与DNA完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
(1)曲线a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判断的依据是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2)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的转运速率有影响.曲线b中转运速率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是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的.
(3)图中能体现细胞膜功能特性的曲线是b.神经细胞能维持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与图中方式b有关.
(4)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除图示相关功能外,细胞膜还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思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的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动物的毛色有以下几种:只有基因E存在时为黄色;只有基因F存在时为黑色;基因E和基因F同时存在时,毛色黄黑相间;其他情况为白色.某小组选取甲(Eeff)与乙(EeFf)杂交获得F1,F1中黄黑相间:黄色:白色=2:1:1.
(1)控制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F1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
(2)另一小组多次重复上述的实验,发现F1中偶尔出现黑色个体,分析原因是亲代个体乙(填“甲”或“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3)经研究发现,该动物的群体中,有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短耳隐性突变,已知野生型为长耳.若要验证该说法是否正确,利用野生型(纯合子)和突变型两种品系杂交,则最适合的两组杂交组合为野生型(雌)×突变型(雄)和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