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是人体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1的只有B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细胞1分泌的物质为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D.细胞2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分析 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1为浆(效应B)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2吞噬消化,故2为吞噬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1浆(效应B)细胞的有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误;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B正确;
C、细胞1分泌的物质为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
D、细胞2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各细胞的作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探究生物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赫尔希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在做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了200粒种子,再将这200粒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红果叶上短毛的有74株、无毛的有38株、长毛的有36株,黄果叶上短毛的有26株、长毛的有14株、无毛的有12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C.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的植株都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物植株比普通个体植株矮小
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是某家族系谱图,据查体I1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

(1)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乙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是AaXBY,I2的基因型是AaXBXb;I1产生的精子细胞中含a的精子细胞占$\frac{1}{2}$
(3)从理论上分析,I1与I2又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可能有6种基因型;
(4)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疾病的男孩,生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表示某种烟草摘除顶芽之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与摘除顶芽天数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A点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C.B点之后逐渐增多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侧芽
D.侧芽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是控制遗传物质合成的功能单位
D.基因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的检测饮用水中病毒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A.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