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亲本F1表现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有色素有色素,无色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无色素有色素,无色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无素色有色素,无色素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红色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纯合子占的几率为$\frac{3}{13}$
(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1}{3}$.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如下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分析

组别亲本F1表现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有色素$\frac{3}{4}$有色素,$\frac{1}{4}$无色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无色素$\frac{1}{4}$有色素,$\frac{3}{4}$无色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无色素$\frac{3}{16}$有色素,$\frac{13}{16}$无色素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根据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说明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是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根据级别Ⅲ后代的比例,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由“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可推知无色素的基因型为A _ B _、aa_ _,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由品系1×品系2→F1(无色素)---→$\frac{3}{16}$有色素、$\frac{13}{16}$无色素,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纯种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1×野生型(AAbb)→F1有色素(A_bb)→$\frac{3}{4}$有色素、$\frac{1}{4}$无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2×野生型(AAbb)→F1无色素(A__b)→$\frac{3}{4}$无色素、$\frac{1}{4}$有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
(2)Ⅱ组中:P:AAbb×AABB→F1AABb,自交F2: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为无色素.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出现红色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
第Ⅲ组实验图解如下:

则F2中无色素纯合子所占比例=($\frac{1}{16}$+$\frac{2}{16}$)÷($\frac{13}{16}$)=$\frac{3}{16}$.
(3)第Ⅰ组实验:P:aabb×AAbb→F1Aabb,自交F2:A_bb(有色素)、aabb(无色素).由Ⅰ、Ⅱ组遗传可知:Ⅰ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1AAbb、2Aabb),Ⅲ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从第I、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1}{3}$.
(4)由“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可转换为如下图示:

故答案为:
(1)AABB
(2)AABb $\frac{3}{13}$  
(3)$\frac{1}{3}$
(4)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意在考查结合题中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文图转化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昆虫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了(  )
A.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生存斗争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有利变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A(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⑥(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填①~⑦编号).
(3)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解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⑥使浓度降低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浓度升高
D.由于垂体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甲状腺(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小鼠并作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液中TRH的含量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6)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一正确;
(7)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观点二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糖被对细胞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上皮细胞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B.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识别有关
C.保持和提高细胞自身的温度D.存在有关信号分子的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乙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出现在乙图的c点以后(不含c点)或者>c.
(2)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的基质.
(3)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62mg.
(4)若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如何变化?右移.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的两个可能原因气孔在高温时关闭、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
(5)由丙图可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f、h,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细胞③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④⑤,⑤是浆细胞.
(2)在图甲中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⑤(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发生在内环境.
(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