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二上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左图甲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为某种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中的食物链 。
(2)若图甲表示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则还应添加的途径是 。
(3)图甲中的C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成分),它从D中获取的能量最多为 。
(4)图乙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
(5)图乙示生态系统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6)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高一上12月六科联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 表示的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H2O2 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图,图2 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装置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中AB 段说明反应速率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如果图2 装置中放入的是经高温处理过的土豆片,实验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温度、pH 等保持不变,形成曲线a 与曲线b 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将图2 装置中含有新鲜土豆片的烧瓶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定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绘制出的温度对H2O2 酶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图不够科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 形成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高一上12月六科联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高一上12月六科联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损伤后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这是由于损伤后的线粒体产生一种外膜蛋白,导致高尔基体片层结构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线粒体均遭“损伤”酵母菌将无法产生ATP
B.内容物降解后形成的产物,都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外
C.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D.“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高一上12月六科联赛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类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食物网,则c可能代表组成成分,d可能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 | |
B. | 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 |
C. | 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物种数量比a、c多 | |
D. | 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Ⅰ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Ⅱ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 |
B. | Ⅰ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Ⅱ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C. | Ⅰ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Ⅱ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D. | Ⅰ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Ⅱ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