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的主要步骤.其中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该过程还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步骤④表示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的过程,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
解答 解:(1)因为菌株Q能降解多环芳烃菲,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菌株Q
(2)增加溶液中的溶氧量
(3)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少)
(4)6
(5)②等量以多环芳烃菲 ③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点评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分离、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卵子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准备过程 | |
B. | 动物卵子的成熟程度不同 | |
C. | 体外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算成熟 | |
D. | 卵子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使之由小变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 B. |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 ||
C. |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 D.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 样品鲜重(g) | 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
A | 0.51 | 11.05 |
B | 0.51 | 11.03 |
C | 0.56 | 10.82 |
D | 0.54 | 10.06 |
E | 0.61 | 9.9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
B. | A与a的分离不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
C. | B与b的分离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 |
D. | 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 | |
B. |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且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 |
C. | 启动子存在于基因的编码区,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能驱动转录 | |
D. |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放牧强度 | 总现存生物量 | 播种牧草 | 杂草 | ||
白三叶 | 鸭茅 | 可食性杂草 | 有害植物 | ||
轻度 | 11200 | 150 | 1650 | 9300 | 100 |
中度 | 10600 | 220 | 800 | 9300 | 280 |
重度 | 3810 | 210 | 400 | 2800 | 400 |
A. | 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减少 | |
B. | 重度放牧可能引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 | |
C. | 牧草与杂草之间的竞争破坏物种多样性 | |
D. | 牧草呼吸消耗增加导致现存的生物量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形成囊泡的运输是胞吞或胞吐 | B. | 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是自由扩散 | ||
C. | 需要载体的运输是被动运输 | D. | 运输过程中耗能的是主动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