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图2中在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
 
,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
分析: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丙表示ADP和Pi.
图2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
解答: 解:(1)根据图1光合作用过程可知,甲表示CO2,乙表示水光解生成的[H]和ATP;要想使C3化合物含量快速下降,可以使其合成减少(即不提供CO2)或去路增多(即增强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首先得从类囊体膜内出来(1层膜),再从叶绿体中出来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然后再进入线粒体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共5层膜.
(2)图2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D点时CO2浓度较高,故还原时需消耗[H]和ATP较多,所以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3)①从题意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为光合作用提供CO2,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根据题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时间越短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从图③可知,b点比a点相比圆叶上浮所需时间缩短,说明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此时NaHCO3溶液浓度b点较高,说明C5去路增加,但来源不变,故b点C5含量较低;bc段NaHCO3溶液浓度继续上升,所以此时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
(1)CO2[H]和ATP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  5
(2)D  光照强度  较高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光照强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过程图和曲线图,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实验装置,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哪项叙述不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A、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B、决定宿主细胞的生存
C、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D、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甲所示;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甲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B、图甲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C、由图甲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D、图乙豌豆茎高度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作去雄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口蹄疫病毒的VP1蛋白进入动物体内,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VP1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称为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要获得VP1基因可用
 
的方法合成DNA,再用
 
将VP1基因片段切下.
(3)过程⑥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和
 
等激素外,还需要添加
 
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叶片小段.
(4)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需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转基因番茄叶片提取液注射到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后检测豚鼠血液内产生的
 
 的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两组对照,分别注射
 
 

(5)口蹄疫疫苗注射到豚鼠体内后激活B细胞,使其大量增殖分化成
 
 
,前者分泌大量抗体,后者在豚鼠再次受到感染时发生免疫应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即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基因d、h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纯合亲本杂交,Fl全部产氰,Fl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现用F2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做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I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测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
 

(2)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3)亲代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4)叶片Ⅱ的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Ⅳ可能的基因型是
 

(5)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含氰?
 
.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恒温水浴锅.探究哺乳动物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具有专一性,请分析回答:
(1)实验设计:下表中“+”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请分析: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 -
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选用的试管组合分别是
 

(2)实验步骤:
①取四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1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比37℃时浅,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根本区别是(  )
A、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途径不同
B、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
C、释放的能量及生成的ATP数量不同
D、全过程都没有分子氧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