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荚膜是生物膜的一种,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 |
B. | 肺炎双球菌无染色体,因此上述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 |
C. | 有无夹膜是肺炎双球菌的一种性状 | |
D. | 上述实验可证明多糖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
分析 1、肺炎双球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而S型细菌含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不属于生物膜的一种,A错误;
B、上述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有无夹膜是肺炎双球菌的一种性状,C正确;
D、上述实验可证明S型菌中含控制荚膜多糖合成的基因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特点;识记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
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D.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⑤ | B. | ②③④ | C. | ②④⑤ | D. | 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果蝇纯系 | ①野生型雌、雄 | ②白眼型雌 | ③黑身型雄 | ④残翅型雌 |
特殊性状 | 灰身B | 黑身b | ||
长翅V | 残翅v | |||
红眼D | 白眼d | |||
染色体 | X | II | I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 ||||
实验步骤 | 分组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①新鲜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 5mL | 5mL | 5mL | |
③控制温度 | 0℃ | 60℃ | 90℃ | |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相应温度下保藏一段时间后再混合,然后再分别保温. | ||||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B. | 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C. | 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frac{1}{8}$ | |
D. | 设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3}{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这两种蜂可能属于同一食物链中的相邻两个营养级 | |
B. | 栗瘿蜂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减少 | |
C. | 该生态系统中,长尾小蜂的K值是5.5×103个 | |
D. | 这两种蜂数量的增多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