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Ⅰ.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类利用羊细胞生物获得新的生物产量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莱茵衣藻在这方面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莱茵衣藻是羊细胞真核绿藻,它是目前唯一能特异性地对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进行遗传转化的真核生物.
(1)培养衣藻菌一定光照、从衣藻的代谢类型方面考虑,在其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营养成分,培养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振荡,其目的是让衣藻与二氧化碳、培养液充分混匀.
(2)有研究者发现振荡培养会影响转化效率,他设计实验探究振荡时间与衣藻转化效率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该研究结果可说明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衣藻转化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3D时,转化效率最高.
(3)基因工程中用衣藻作为受体细胞的优势是繁殖快、单细胞、易培养.衣藻转化的原理是可以对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当转化的DNA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时,乙随机和非同源方式整合到细胞核基因组的不同位点,该过程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Ⅱ.如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系列及其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EamHⅠ HtndⅢ EcoR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4)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0、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5)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6)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分析 分析曲线图: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衣藻转化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3D时,转化效率最高.
分析图1:外源DNA上含有BamHⅠ、SmaⅠ、EcoR I和HindⅢ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maⅠ的切割序列位于目的基因上.
分析图2:质粒上BamHⅠ、SmaⅠ、EcoR I和HindⅢ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maⅠ的切割位点位于抗生素抗性基因上.

解答 解:(1)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培育衣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培养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振荡,其目的是让衣藻与二氧化碳、培养液充分混匀.
(2)曲线图说明: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衣藻转化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3D时,转化效率最高.
(3)衣藻是单细胞生物,其繁殖快,且易培养,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衣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能对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当转化的DNA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时,乙随机和非同源方式整合到细胞核基因组的不同位点,该过程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4)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外源DNA分子的每一条链都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5)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6)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故答案为:
(1)碳源    让衣藻与二氧化碳、培养液充分混匀
(2)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衣藻转化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3D时,转化效率最高
(3)繁殖快、单细胞、易培养      可以对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核孔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0、2
(5)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6)以蔗糖为唯一碳源

点评 本题结合基因结构图和运载体结构图,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和原理,重点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要求考生认真分析图1和图2,能根据图中和表中信息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准确判断使用DNA连接酶连接的结果,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能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如图是研究人员利用废弃的稻草和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材料生产乙醇的思路:
纤维素$→_{分离}^{①微生物发酵}$葡萄糖$→_{分离、纯化}^{②微生物发酵}$乙醇
(1)①中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采集土样时,当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生物),此类生物与②中所用微生物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
(2)在筛选①中微生物时,人们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原因是刚果红可以和纤维素类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可以通过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①中微生物.
(3)在微生物的筛选培养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接种方法使用过程中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4)在②过程中,若能产生乙醇,需要提供无氧条件,经检验会发现酵母培养液的pH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每个肌肉细胞活动1秒钟,约需1000万个ATP分子,人在剧烈运动情况下,每分钟消耗0.5kg的ATP,供运动之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体外扩增DNA的原料之一
B.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和能量供求关系有关
C.肌肉储存较多的ATP以供剧烈运动时利用
D.所有植物细胞形成ATP的场所都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水稻B.蓝藻C.洋葱D.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植物叶肉细胞内衣多种酶在转录水平受到敏色素调控,植物在红光照射下,Pf(光敏色素的钝化形式)转变为pfr(光敏色素的生理活跃形式),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激活了细胞质中的一种调节蛋白,活化的调节蛋白转移至细胞核中,并与rbcs和cab基因启动子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调节因子相结合,调节基因表达合成RuBisCo全酶和类囊体膜上某种复合物LHCP.
请据图回答:
(1)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若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转运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部为AGA、CUU,则cab基因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2)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全酶,说明RuBisCo全酶的合成要受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控制,从RuBisCo全酶的位置推断,RuBisCo全酶可能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有关.
(3)据图分析,Ⅱ的所有分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Ⅱ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三道防线,图1中属于免疫因子的有f、Y(填字母).
(2)艾滋病病毒攻击图1中的细胞a(填字母).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除把抗原呈递给c细胞外,还产生淋巴因子(填名称),这种物质作用于B淋巴细胞细胞(填名称),促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k细胞(填字母).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的能力基本丧失.
(3)图2中的效应T细胞(填名称)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4)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ABD(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不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A.婚前检查B.遗传咨询C.晚婚晚育D.提倡适龄结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