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 |
B. | 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 |
C. | Ⅰ生态系统Ⅱ生物群落Ⅲ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Ⅳ分解者 | |
D. | 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Ⅰ包括Ⅱ和Ⅲ,Ⅲ又包括Ⅳ.
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答 解;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因此Ⅰ可以代表体液,Ⅱ、Ⅲ、Ⅳ分别代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正确;
D、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Ⅰ可以代表免疫,Ⅱ可以代表特异性免疫,Ⅲ可以代表非特异性免疫,Ⅳ可以代表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概念和组成,突触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免疫的分类,对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模型建构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 | |
B. |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 |
C. |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于温度为30℃、pH=7 | |
D. | 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位于基因上 | |
B. |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 |
C. | 染色体是由基因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 |
D.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不相同的 | |
B. |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 |
C. |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
D. | 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1 000 | B. | 32 000 | C. | 3100 | D. | 16 0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均为单细胞生物且增殖方式相同 | |
B. | 二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
C. | 二者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 |
D. | 基因突变是二者可遗传变异的共同来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控制卷翅和正常翅的基因不可能位于第Ⅲ染色体上 | |
B. | 卷翅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
C. | 卷翅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作用 | |
D. | F2果蝇中纯合体占$\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据图的信息回答:
(1)试管牛与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胚胎工程技术有 。
(2)方法一中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是 ,体外受精时精子需先经 处理 。
(3)通过方法二生产F牛的生殖方式属于 。
(4)要培养高产奶率的转基因牛,一般将目的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是 ;导入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 ,转基因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大量与分泌物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 等。
(5)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 )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研究得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然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