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病都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这两种病都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前者是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C.前者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后者是21号染色体增加造成的
D.这两种病都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解: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前者是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后者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造成的,B正确;
C、前者是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后者是21号染色体增加造成的,C错误;
D、这两种病中,人类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增加造成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染色体变异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常见人类遗传病所述的类型的熟练识记及对染色体变异的特点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人类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过程.则肾小管上皮细胞(  )
A.逆浓度差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
B.通过胞吐方式将氨基酸排到周围组织液
C.排出Na+时消耗的ATP一定来自于线粒体
D.吸收Na+和排出Na+的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面是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自由水含量较高
C.老年人细胞含水量比婴儿要少
D.越冬植物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大蒜含有各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A、C与E以及硒,能清除各种自由基,有保护心肝的作用.大蒜含有各种含硫的氨基酸如蒜素半胱氨酸,切开或压碎后,蒜素半胱氨酸经过酶(如胱硫醚连接酶)的作用,会分解并产生多种呛鼻气味的硫化物(如硫化氢),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蒜素半胱氨酸能减轻心肌梗塞症状:减小梗塞面积和心室肥大程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实验结果显示,经蒜素半胱氨酸处理的动物,左心室肌细胞内胱硫醚连接酶的活性增加,血浆里的硫化氢量增加,死亡率大为降低.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大蒜能保护心脏的主要原因是大蒜含有各种抗氧化物质能消除各种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产生硫化氢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某实验小组阅读该文后,想进行与此相关的实验探究,以下为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予以完善.
①拟定课题名称:探究大蒜对心肌梗塞的缓解作用.
②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饲喂大蒜或蒜素半胱氨酸;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心肌梗塞面积、心室肥大程度、心肌收缩力.
③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九只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随机分成三组,编号为A、B、C.
第二步:A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
B组小鼠饲喂一定量大蒜饲料;
C组小鼠饲喂等量的含一定量蒜素半胱氨酸的饲料.
第三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饲养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解剖观察小鼠心肌梗塞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斐林试剂的说法不够准确的是(  )
A.甲液为质量浓度0.1 g/mL的NaOH溶液
B.乙液为质量浓度0.0l g/mL的CuSO4溶液
C.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
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六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
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e过程即可(填字母编号).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
④⑤(填字母编号).
(6)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f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可制备人工种子.
(7)在某些疾病防御上,则融合的a、b细胞宜采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两种细胞,生产的抗体可以作为许多重病者的救命良药,从而使患者获得特异性免疫.前者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前者细胞中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整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细胞的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一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二表示图一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④为图一中物质a在某条件下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C.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D.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时期的细胞中DNA分子数与精原细胞相等
C.丙时期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丙、丁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