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
哺乳动物细胞中可检测出1-2万种蛋白质,除了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多数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需正确转运和装配才能参与生命活动,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如图示细胞质基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a-h的2种分选方式;据图回答(数字代表物质或结构,字母表示蛋白质):

(1)填写结构名称:②内质网、⑤核膜.
(2)关于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多选)
A.结构④是该细胞中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B.仅结构④中含有RNA
C.结构③起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的作用       D.物质e可能参与组成染色质
(3)a-h物质能用双缩脲试剂试剂染色,这些物质经高尔基体(结构)分选,形成不同类型小泡运输至细胞的不同部位.g排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
(4)物质d有催化作用,参与有氧呼吸,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分析 分析题图: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ABC存留在细胞质基质,d进线粒体,e进细胞核,附着在②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过③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选,可以运送到细胞膜上如f,可以运送的细胞外如g,可以形成溶酶体内的蛋白如h.

解答 解:(1)看图可知:②是内质网,⑤不连续,是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所以不连续).
(2)解:A、结构④是细胞核,该处不能产生ATP,动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结构④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RNA,但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B错误;
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起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的作用,C正确;
D、物质e是由细胞质运进细胞核的蛋白质,可以和DNA一起构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B.
(3)a-h物质都是蛋白质,能用双缩脲试剂试剂染成紫色,这些物质经高尔基体分选,形成不同类型小泡运输至细胞的不同部位.g属于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膜.
(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若物质d有催化作用,参与有氧呼吸,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故答案为:
(1)内质网       核膜           
(2)AB
(3)双缩脲试剂  高尔基体  胞吐 
(4)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点评 本题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各类蛋白质和合成和去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⑤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阻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会发生反应
C.图中含有3种神经元,它们之间靠突触相连
D.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计并进行如表的实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后,实验结果是(  )
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mL破碎细胞
(仅保留完整细胞器)
25mL75mL无氧
25mL75mL通氧
50mL未处理25mL75mL无氧
25mL75mL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乙组产生CO2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的O2消耗量大于乙组D.丁组的能量释放量与丙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究背景】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直径一般为主核的$\frac{1}{20}$~$\frac{1}{3}$,通常认为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如图1).根据微核率[微核率=($\frac{微核细胞数}{观测细胞数}$)×100%]可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研究目的】根据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微核率,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的毒性.
【实验步骤】
(1)将蚕豆种子合理分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萌发生根过程中,不属于实验需控制的因素是D.
A.每组蚕豆的数量        B.温度       C.培养时间        D.侧根的长度
(2)制作蚕豆根尖临时装片,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A.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3)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表:①是0、②是平均值、③是微核率.
     氯化镉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
组别氯化镉
浓度
(μmol/L)
观测细胞数微核细胞数
装片
1
装片2装片
3
装片
1
装片
2
装片3
1         
25         
310         
420         
550         
6100         
【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2.细胞分裂指数是指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微核率%细胞分裂指数‰微核率细胞分裂指数氯化镉浓度(μmol/L)
(4)当氯化镉浓度为零时,细胞分裂指数约为23‰,这是因为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大.
(5)分析当铬离子浓度达到100μmol/L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是当铬离子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有丝分裂被抑制,由于微核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形成的微核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致敏T细胞没有特异性
B.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C.人体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下降
D.同一生物的T细胞和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Ⅱ分别表示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P所需的能量变化曲线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如果Ⅱ为最适酶催化条件下的曲线,若改变pH或温度,则b也可能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图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核DNA含量(C)和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图乙、图丙分别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B.图乙对应图甲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的细胞,中心体、线粒体参与细胞分裂
C.图乙细胞核DNA:染色体=2:1,图丙细胞含0条姐妹染色单体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甲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对黄瓜植株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进行研究,部分结果如下.
(1)上位叶(着生于植株上部)的光合作用速率和CO2固定速率均明显高于下位叶(着生于植株基部).其主要原因是,下位叶接受到的光照较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较少,抑制了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影响了对CO2的固定.
(2)上位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明显高于下位叶.若如图中的曲线Ⅰ表示上位叶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以吸收CO2的相对值表示),则表示下位叶的光合速率的曲线最可能是Ⅲ.
(3)观察上位叶和下位叶的结构,发现下位叶的叶绿体数量多、体积大,叶绿体中的基粒数和每个基粒中的类囊体数量都比较多.上述项目中,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叶绿体数量(和大小).这种结果表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自然界中有细菌分布的地方,都可发现其特异性的噬菌体存在.噬菌体能独立存活,但不能生长.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1915年,弗德里克•特沃特在一项试验中注意到,一些细菌菌落变得比较透明.这样的菌落做进一步培养时不再复制,即细菌被杀死.这种透明区域称为噬菌斑(如图).

(4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大肠杆菌的体积大小通常在0.5×1~3μm.为分离培养仅获得某烈性噬菌体,实验操作如下:

(1)上述步骤为什么要使用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大肠杆菌,故也能很容易地分离到大肠杆菌噬菌体.步骤B的目的是制备裂解液(促进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为什么步骤C的滤器孔径明显小于大肠杆菌的体积?
(2)检查滤液中是否有噬菌体存在,可选择(固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噬菌斑作为观测指标.写出操作简要步骤:含有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涂布滤液,培养,观察是否有噬菌斑.
该噬菌体在37℃下大约只需四十分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一个噬菌体产生一个噬菌斑.
(3)要纯化噬菌体,可从噬菌斑(取材来源)获取后培养之.较高浓度噬菌体培养液与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上,发现既没有大肠杆菌菌落又没有噬菌斑,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浓度高,培养时间内已将所有的大肠杆菌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