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
4、下丘脑是水盐、体温、血糖调节中枢.
解答 解:(1)人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相关神经传到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使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保持稳定,此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汗液分泌增多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血流量减少,所以面色苍白.为了维持机体正常体温,可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此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直接受位于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
(3)根据题干“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获取信息:发热能使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增强.体温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可引起酶促反应受阻,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故答案为:
(1)汗液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等于
(2)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迅速大量增加产热 脊髓
(3)免疫 酶促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体温调节,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 |
B. |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 |
C. |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 |
D. |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 |
B. | 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
C. |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
D. |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蝌蚪长到一定程序后尾巴消失 | B. | 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 | ||
C. |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 D. | 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中心体、线粒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 |
B. | 蓝藻细胞中的核酸只有脱氧核糖核酸 | |
C. | 酵母菌细胞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 |
D. |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