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Ⅰ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Ⅱ | 侵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Ⅲ | 10min后 | 50 | 25 | |
Ⅳ | 15min后 | 40 | 0 |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是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获得的结果,其中实验组Ⅰ是对照组,其它组与其相比,使用河豚毒素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均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的效果越明显.
解答 解:(1)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膜外比膜内电位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是出现“兴奋的延迟”的原因之一.
(2)若河豚毒素对于图中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既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根据(2)可知河豚毒素能影响兴奋的传导过程,所以可用作局部麻醉、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等,故选b、c、d.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故答案为:
(1)低 胞吐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 |
B. | 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获得的原生质体不具有全能性 | |
C. | 核移植时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的全能性表达 | |
D. | 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囊胚期和原肠胚期是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 | |
B. |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
C. | 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 |
D. | 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血红蛋白位于内环境中 | |
B. |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
C. | 激素、神经递质、mRNA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 | |
D. | 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细胞是动物细胞,不是植物细胞 | |
B. |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视野 | |
C. | 结构③不能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
D. | 结构③和④中均存在碱基A与T配对的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 |
B. |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C. | 酶只在核糖体上合成,ATP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场所合成 | |
D. | ATP中含有核糖,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酶中可能含核糖,形成时需要消耗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