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为应用胚胎工程选育优良肉牛新品种的一些技术流程,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应用1主要借助核移植技术实现个体的培育.
(2)应用2属于有性繁殖,从供体中获得的卵子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够接受精子完成受精.其中受精卵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需要在发育培养液中进行.
(3)应用3所分离到的胚胎干细胞形态上表现为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4)应用4被称为胚胎分割技术,在囊胚形成二分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分析 分析题图:应用1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形成克隆动物;应用2采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形成的是试管动物;应用3表示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应用4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解答 解:(1)应用1主要借助核移植技术实现个体的培育.
(2)应用2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属于有性生殖;卵子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够接受精子完成受精;受精卵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需要在发育培养液中进行.
(3)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4)应用4被称为胚胎分割技术;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该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故答案为:
(1)核移植
(2)有性      培养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发育
(3)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4)胚胎分割     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婴儿技术,能与克隆技术进行比较;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意义;识记胚胎分割技术的意义;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与唾液中是否含有蔗糖酶,设计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
 组别
步骤
 甲 乙 丙
 1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2mL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2mL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2mL
 2 蒸馏水1mL 小麦种子研磨液1mL 稀释的唾液1mL
 3 37℃恒温水浴,保温10min
 4 斐林试剂1mL
 5 50-65℃温水中加热2min
 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蔗糖酶的单体是氨基酸.
(2)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步骤5中的加热是否会破坏该实验的严密性?请说明理由.否 水浴加热前,反应已经完成了..
(3)该实验的结论是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蔗糖酶,唾液中不含蔗糖酶如果要验证蔗糖酶具有专一性,需要再增加一组(丁组)实验,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在丁组试管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溶液2ml和蔗糖酶溶液1ml,其他处理与乙试管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能高效杀死疟原虫而作为抗疟疾的特效药,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见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疟原虫(原生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的细胞核内不含有RNAB.细菌和疟原虫均无细胞壁
C.疟原虫有染色体,细菌有染色质D.疟原虫有细胞核、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社鼠出生一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种群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下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低于上半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
(1)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分裂和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当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增殖分化成菜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2)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3)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 个肿瘤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某校学生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某兴趣小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c→a→b.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其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决定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用无菌水进行适当的稀释,但酵母菌却不会吸水胀破,原因是酵母菌有细胞壁.
(3)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2×l0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人因细菌感染患了急性肠炎,有轻微的发烧症状.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病人体温升高的过程中,由下丘脑分泌的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增加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属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不能(填“能”或“不能”)持续发挥作用.
(2)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叮嘱多喝水,患者大量喝水后,其血浆渗透压与正常时相比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保持不变”),此时,体内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减少,从而使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
(3)该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作为抗原进入人体血液,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解除其致病作用.
(4)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双胞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不幸的是,两个孩子都和父亲患有同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只有母亲表现正常.不考虑基因突变,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该病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
C.母亲和女孩必有一个为杂合子
D.因为是双胞胎,所以两个孩子的基因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1)灰体和黑体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根据上述实验二可以推断短刚毛和长刚毛的显隐关系.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为测交实验,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frac{1}{2}$.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48%.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