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细胞水平看,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
B.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C. 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D. “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均起调节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4月26日美国一名49岁女性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被发现感染了“无敌细菌”,该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下列关于“无敌细菌”细胞内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碱基相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D.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 的去污力最强
B. 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
D. 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溶液 | 水 | |
培养基甲 | + | + | + | +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培养液中某细菌数量,某小组同学抽取1mL培养液经10倍的梯度稀释后进行接种培养,每个培养基上接种量为0.1mL,随后对每个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__________________个/mL
稀释次数 | 4 | 5 | 6 | ||||||
培养基编号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菌落数目 | 263 | 321 | 345 | 38 | 4 | 40 | 6 | 2 | 8 |
【答案】 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3.9×107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考查对纤维素分解菌分离、鉴定、计数原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原理判断甲、乙两个培养基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根据平板计数原则计算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
(1)据表判断,培养基甲不含有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形成菌落,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虽然含有CR,但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含有纤维素分解菌也不会出现透明圈,不能根据菌落特征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进行菌落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据表可知稀释4次后接种的培养基只有1号平板符合要求,稀释5次后接种的平板1号、4号平板符合要求,因此应选择稀释5次后接种的平板进行计数,平板上平均菌落数为(38+40)/2=39个,则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39÷0.1×105=3.9×107个/mL。
【题型】非选择题
【结束】
33
【题目】绿藻A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W。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和氮营养正常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1)本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A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4)物质W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生长情况将是
A. 甲向左弯曲、乙向左弯曲、丙向左弯曲
B. 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D. 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別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的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三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都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B.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C.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D.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右移
D.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果该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