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过程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物质是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的是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 解:(1)图示过程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说明免疫系统不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系统.图中的①是免疫系统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代表淋巴因子和抗体.
(2)②病毒侵入人内环境后进入细胞,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在体液免疫过程,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通过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产生抗体,与之结合形成沉淀,即免疫细胞发挥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对促甲状腺激素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负反馈作用.
(4)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作为突触后膜接受内环境中的神经递质,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进而控制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故答案为:
(1)不是 淋巴因子 抗体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免疫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反馈
(4)神经递质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条件、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Pg | Pn | R |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 | 501.3 |
C | 0.9 | 0.3 | 0.6 |
D | 141.0 | 61.9 | 79.1 |
E | 211.5 | 20.1 | 191.4 |
A. | 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 | |
B. |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 | |
C. |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7% | |
D. | 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量的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需要一定的营养 | |
B. | 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 |
C.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之一是酶都是在细胞外起作用 | |
D. | 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 |
B. |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 |
C. |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 |
D. |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 | ||
注射前 | 注射后 | |
健康人 | <10 | 10〜40 |
甲 | 10〜40 | >40 |
乙 | <10 | <10 |
A. | 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 |
B. | 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 | |
C. | 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 |
D. | 甲注射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洋葱的管状叶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 |
B. | 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
D. | 紫色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是用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最适材料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min后仍未凝固 | 14min内完全凝固 | 1min内完全凝固 | 1min内完全凝固 | 15min后仍未凝固 |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