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一位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到表1、表2所示数据.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表1
时间/d1234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8162200
表2
时间/d12341030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797877746765
A.出现表1实验数据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B.对比表1、表2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C.表1中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
D.分析表2实验数据,每天有少量死亡一定是细胞凋亡所致

分析 分析表格:表1中细胞无核部分的死亡个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全部死亡;表2中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部分多和长.

解答 解:A、出现表1实验数据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A正确;
B、对比表1、表2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B正确;
C、表1中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C正确;
D、表2中,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原因可能是:①细胞的正常凋亡;②一部分是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致死,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表中数据,通过探究实验考查细胞核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1)C3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2)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H](或NADPH)和ATP,C3不能还原成C5
(3)D点出现的可能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所造成的.
(4)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什么?气孔关闭,缺少CO2,C5不能转化为C3
(5)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含量较高.(填写“高”或“低”)
(6)请在下列坐标图2中画一条曲线,表示上图中的HI段(15时至19时)小麦叶片细胞中C5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设a点为15时的C5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灭菌、为了让每一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3)下表是一种培养基配方:
成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
含量1.4g2.1g0.2g10.0g1.0g15.0g
①该培养基属于BC培养基
A.液体  B.固体  C.选择  D.天然
②使用该培养基的目的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分解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利用苹果汁生产的苹果酒、苹果醋深受市场欢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苹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利用的菌种酵母菌是天然的,呈酸性的发酵液中,该菌种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酵母菌适合生活在偏酸性环境中,而放线菌则适合生活在偏碱性环境中,分离两者所用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来提高出汁率和清澈度.
(3)醋酸杆菌是生产苹果醋必用的菌种,可以从食醋中分离得到纯化的醋酸杆菌.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一般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防止培养皿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是在果酒的基础上进行的.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体液(或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的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的.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的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6)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机体中很多细胞都会同时接触到某一激素,为什么它却只引起某一种细胞的特定反应?只有靶器官和靶细胞有相应激素的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回答有关淀粉酶的问题:
(1)组成淀粉酶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将此基本单位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唾液腺细胞用它合成并分泌此淀粉酶的途径中出现放射性的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可获得淀粉酶高产菌株而提高酶的产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以获得淀粉酶高产菌株.
实验原理:①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微生物可以诱导其基因突变;②生产菌株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释放淀粉酶来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因而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一定范围内淀粉酶越多,透明圈越大,对菌株生存越有利.
主要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处理(或等量的蒸馏水).
②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灭菌.
③第三步:把实验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均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预期部分实验结果:
①由于诱发突变率低,实验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相同或不同).
②由于诱发突变多害少利性,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透明圈中大多数变小 (变大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如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培养皿3根据其功能,称为选择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灭菌处理.
(2)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自发突变的,原因是因为抗链霉素菌种的获得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敏感细菌中获得的.
(3)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平板划线法.
(4)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5)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以下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E→A→C→B→D→G.
物质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突变体 A B C D E G
 1---
+
-
+
 2-
+
-
+
-
+
 3-----+
 4-
+

+

+
-
+
 5+
+

+

+
-
+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分别为CGC、CGU、CGA  和CAA、CAG.请分析回答腺瘤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
(2)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Ⅲ9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2}{3}$,若Ⅲ8和Ⅲ9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frac{1}{9}$.
③Ⅲ8色觉正常,他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儿子,既患该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现又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frac{9}{16}$.
④调查表明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人中有一个该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若Ⅲ9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发病的概率为$\frac{1}{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