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植物周围的氧气中 | B. | 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 | ||
C. | 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质中 | D. | 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 |
分析 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其中9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周围,其余可用于植物的各种代谢.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参与光反应阶段,通过光解产生氧气和[H];
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与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和[H];
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解答 解:A、水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被光解从而产生氧气,因而能出现在植物周围的氧气中,A错误;
B、植物根系吸收的水90% 以上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周围,因而能出现在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B错误;
C、根尖成熟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分,进入细胞的细胞质中,C错误;
D、用18O标记的H2O灌溉植物,并将其放在适宜光照下培养,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阶段,CO2先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所以在短时间内18O不可能出现在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实验为背景,综合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及两者的联系,属于考纲综合应用层次,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水中氧的路径判断放射性的存在;并明确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光合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小鼠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纤维素 | |
B. |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 |
C. |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 |
D. | 发菜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作用相关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无色、②绿色 | B. | ①红色、②绿色 | C. | ①红色、②无色 | D. | ①红色、②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 |
B. | 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 |
C. |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 |
D. |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5N 标记的 DNA 在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 的DNA与含15N 的DNA数量比 | |
B. |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 | |
C. | 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的量与两者产生的CO2总量之比 | |
D. | 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部分肝细胞死亡 | B. | 外部创伤引起细胞死亡 | ||
C. | 噬菌体浸染裂解大肠杆菌 | D. | 蝌蚪变态发育中尾巴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