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其次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据此答题.

解答 解:A、②为翻译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RNA聚合酶来自于EBV,A错误;
B、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由图可知,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结合埃博拉病毒繁殖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有ATP的生成
B.ATP中的“A”与 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不同物质
C.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最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可能的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为了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釆用样方法调查飞蝗的卵的数量.
(1)若种群起始数量为N0,每年以λ倍增长,则t年后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其变化曲线与图中的Ⅰ(墳图中序号)相同.
(3)为避免蝗灾发生,应控制该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为K2(选填K、K1、K2、或0),以更好地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此时东亚飞蝗会不断地聚集,并通过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比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弱
B.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恢复力稳定性强
C.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草原野兔受到狼、狐等天敌的追捕时,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追捕信号通过野兔的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填“单向”或“双向”)传递;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如肝脏和骨骼肌,促进糖原分解,提高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该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或配合),以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2)野兔在被追捕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出汗能快速散热,但会因失水升高(或增大)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3)野兔皮肤被抓伤,当病菌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填“非特异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会起作用,不久自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振荡后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1234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0.10.20.30.40
细胞数目(个/mL)32027518696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③从资料可知,二氯二乙胺发生抑制癌细胞作用的时间是癌细胞分裂的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糖原贮积病患者不能正常代谢糖原,致使糖原在组织中大量沉积而致病.图甲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请分析回答:

(1)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需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激素不能(能/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2)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甲为某家族此病遗传情况家系图,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frac{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frac{1}{900}$.
(3)某新型糖原贮积病由磷酸酶基因(B)突变引起,家系遗传图与图甲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新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过程和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PCR反应体系主要应包括:扩增缓冲液、水、4种脱氧核苷酸、模板DNA、DNA引物和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②结合图乙和图丙分析: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Ⅰ-1个体的基因型是XB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受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1)与太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是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2)图1中所示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枝角类动物,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3)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4)请在图2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完成⑥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图1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b和n、g和m.
(3)当图1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若要①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将该植物处于黑暗条件下.
(4)若图1中化合物f的含量在24小时内发生的变化如图2,G点时f化合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CO2所致.D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白天天气暂时由晴转阴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