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垂体分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下丘脑不同神经元的轴突进入垂体内部,其轴突末梢被毛细血管网包围(如图1).

(1)神经垂体释放两种重要激素:
一种是催产素(九肽),它是在下丘脑神经元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方式合成后运输至轴突末梢,贮存于神经垂体中.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催产素就会在神经垂体处被释放,经体液(或血液)运输最终作用于靶器官.
另一种激素的合成、释放方式与催产素相同,这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该激素的释放量会增加.
(2)分娩时催产素使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又通过神经刺激母体下丘脑,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进一步加剧子宫收缩.由此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反馈(或正反馈)调节机制.
(3)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最可能不含内分泌细胞的是神经垂体.图1中A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4)图2中,②代表的激素是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保证了健康人肾上腺素浓度不会过高.但长期焦虑、抑郁的人肾上腺素会持续较高,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导致体内容易产生肿瘤,这说明免疫系统除防卫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分析 1、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

解答 解:(1)催产素(九肽)是在下丘脑神经元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方式合成.催产素经体液(或血液)运输最终作用于靶器官.神经垂体还释放抗利尿激素,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该激素的释放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范围.
(2)分娩时,催产素使子宫肌收缩,子宫肌收缩又刺激位于子宫肌层中的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的兴奋经传入神经到达母体的下丘脑,引起母体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进一步加剧子宫肌的收缩,所以催产素是通过正反馈调节使子宫有足够力量进行收缩以完成分娩.
(3)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最可能不含内分泌细胞的是神经垂体.图1中A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4)图2中,垂体分泌的②能作用于肾上腺,故②代表的激素是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保证了健康人肾上腺素浓度不会过高.但长期焦虑、抑郁的人肾上腺素会持续较高,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导致体内容易产生肿瘤,这说明免疫系统除防卫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故答案为:
(1)脱水缩合     体液(或血液)      抗利尿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反馈(或正反馈)
(3)神经垂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
(4)促肾上腺素      监控和清除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综合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Ⅱ分别表示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P所需的能量变化曲线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如果Ⅱ为最适酶催化条件下的曲线,若改变pH或温度,则b也可能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逐渐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有关B.与尾部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
C.与基因突变改变遗传信息有关D.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
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光强低于800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与二氧化碳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值影响相互抵消(或二氧化碳的供应已足够).而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正常生长的水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此时水稻细胞的叶绿体内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CD(多选)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3)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在62μmol/mol和40μmol/mol.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0μmol•m-2•s-1 和0μmol•m-2•s-1,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释放的CO2较多地被固定(或“同化”).
(4)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分离得到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转入PEPC基因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自然界中有细菌分布的地方,都可发现其特异性的噬菌体存在.噬菌体能独立存活,但不能生长.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1915年,弗德里克•特沃特在一项试验中注意到,一些细菌菌落变得比较透明.这样的菌落做进一步培养时不再复制,即细菌被杀死.这种透明区域称为噬菌斑(如图).

(4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大肠杆菌的体积大小通常在0.5×1~3μm.为分离培养仅获得某烈性噬菌体,实验操作如下:

(1)上述步骤为什么要使用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大肠杆菌,故也能很容易地分离到大肠杆菌噬菌体.步骤B的目的是制备裂解液(促进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为什么步骤C的滤器孔径明显小于大肠杆菌的体积?
(2)检查滤液中是否有噬菌体存在,可选择(固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噬菌斑作为观测指标.写出操作简要步骤:含有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涂布滤液,培养,观察是否有噬菌斑.
该噬菌体在37℃下大约只需四十分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一个噬菌体产生一个噬菌斑.
(3)要纯化噬菌体,可从噬菌斑(取材来源)获取后培养之.较高浓度噬菌体培养液与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上,发现既没有大肠杆菌菌落又没有噬菌斑,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浓度高,培养时间内已将所有的大肠杆菌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突变使得肿瘤抑制基因TP53丧失功能,其实质是一个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TP53丧失功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基因 TP53不能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C.基因TP53能有效抑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D.基因TP53丧失功能后,剩余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有64种密码子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吞噬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
(4)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刚果红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DP5.911.736.541.533.231.767.291.34
滤纸破损+++++++++++++++++++++++++++++
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半纤维素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7号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扶沟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局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序号, 上填文字。

(1)①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 细胞。 此细胞代表的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 成分。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 ] → ⑤ → 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 H2O,那么水中的H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填写基团)。

(3)此细胞 (能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判断理由是

(4)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