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某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6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性个体甲,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说明:含有异常6号染色体的个体为异常个体)

(1)用个体甲与图2所示的雄性个体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12}$.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
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其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该种动物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4}$.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6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先根据题图按照分离定律计算亲本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然后用雌雄配子结合的方法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解答相关问题.

解答 解:(1)甲是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都具有活力,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1:1,图2中产生的基因型为R精子没有活力,因此能受精的精子只有r一种,因此个体甲与图2所示的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一的基因型Rr:rr=1:1,子代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1:3,有活力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1:2,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rr=1:5:6,其中R_是黄色,rr是白色;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12}$.
(2)图2雄性个体产生的有活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r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rr,二者杂交,正常情况下都是白色个体,如果出现黄色个体,且染色体正常,可能的原因是父本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异常染色体的R基因通过交叉互换,转移到正常染色体上;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一个r基因突变形成R基因.
(3)由题图3可知,该黄色个体含有3条6号染色体,同时含有R基因的异常染色体,r、R基因来自父本,即
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由题图可知,R、r基因和A、a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R:Ar:aR:ar=1:1:1: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R:aR=1:1,雌雄个体交配,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aaR_=$\frac{1}{2}×\frac{1}{2}=\frac{1}{4}$.
故答案为:
(1)黄色:白色=1:1       $\frac{1}{12}$     
(2)交叉互换     基因突变
(3)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frac{1}{4}$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重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二上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再让其侵染细菌,那么在子代T2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放射性元素的是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该蛋白酶不能降解甲酶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下降是酶浓度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展示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在人体内,为了避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出现混乱,一定时间血管中只运输一种信号分子
C.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类似于中间图所示情形
D.最右边的图展示的应是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第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和种类均多于第一次
C.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开始启动细胞免疫
D.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可遗传给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C.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植物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
C.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仅有识别作用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甲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2结构的示意图,图丙为该细胞的物质运输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甲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有细胞壁.
(2)若图甲细胞的分泌物9证实是一种蛋白质,则与该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4361(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与该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可吸收葡萄糖,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胀破.
(3)若图甲细胞发生了图丙的变化过程,则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Na+从细胞中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消耗的ATP来源于图甲细胞中的场所是1.以上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离不开图乙中的b.(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IP 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l)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Glu 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 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 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
(3)科研人员用Glu 和Glu+AIP 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IP 对突触后膜(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 能够抑制Ca2+内流.
(5)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 对神经元之闻信号传递的作用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