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碳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表示燃烧.图乙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
解答 解:(1)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合作用,碳元素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2)图甲过程②表示捕食关系,由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根据题意,A种群获得的能量为:(5.8×109×10%-1.3×108-1.5×108)×10%×10%=3.0×107 kJ.
(3)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4)由图甲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带有全球性的循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图乙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故答案为:
(1)CO2 有机物
(2)高 高 3.0×107
(3)分解者的分解 群落
(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长、发育和繁殖
(6)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或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样方法选择的样方大小以包含的种群个体数越多越好 | |
B. | 标记后重捕时,间隔时间越近越好 | |
C. | 2-4,D促进插条生根时,高浓度应当浸泡枝条 | |
D. |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时,记名计算法用于个体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 B. |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 ||
C. | 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 D. | 淀粉、脂肪、糖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 |
B. | 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 |
C. |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
D. |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溶剂移动距离 | 色素1移动距离 | 色素2移动距离 | 色素3移动距离 | 色素4移动距离 | |
实验组1 | 7.8 | 1.9 | ? | ||
实验组2 | 8.2 | 1.5 | ? | ||
实验组3 | 8.0 | 1.4 | ? | ||
平均移动距离 | 8.0 | 7.6 | ? | ? | 0.8 |
迁移率(Rf) | 无 | 0.95 | 0.53 | ? | 0.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A | B | C | D |
概念图 | ||||
1 | 化学元素 | 蛋白质 | 有机物 | 糖类 |
2 | 大量元素 | 激素 | 蛋白质 | 多糖 |
3 | 微量元素 | 酶 | 胰岛素 | 纤维素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 |
B. | 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都包含染色单体 | |
C. |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 |
D. |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