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光源的距离/cm | 变蓝所需时间/min |
10 | 20 |
20 | 40 |
30 | 60 |
40 | 130 |
50 | ∞ |
60 | ∞ |
70 | ∞ |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 解:(1)实验一中,当试管距光源50cm以上时,BTB溶液几乎不变蓝,原因是距离光源太远影响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过少,影响了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分析可得出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弱,光合速率越小;
(2)实验二中需控制试管与光源之间的适宜距离,如果超过30cm,光照强度太弱,成为影响光合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导致不同pH条件下,净光合放氧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不利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3)pH会影响狐尾藻净光合放氧速率,其原因是:一方面pH影响了酶的活性或生物膜的通透性;另一方面,pH引起了狐尾藻呼吸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4)在含大量狐尾藻的水体中,狐尾藻的光合作用会改变水体pH,由图二可知,狐尾藻在弱碱性水体中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变化不大,故对其自身的生长影响不大;
(5)狐尾藻含有较多的氮磷元素,沤制后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多的无机氮磷狐尾藻是沤制绿肥的理想植物,故狐尾藻是沤制绿肥的理想植物;
故答案为:(1)ATP和[H]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弱,光合速率越小
(2)光照强度太弱,导致不同pH条件下,净光合放氧速率的差异不显著
(3)酶的活性或生物膜的通透性 呼吸速率
(4)狐尾藻在弱碱性水体中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变化不大
(5)狐尾藻含有较多的氮磷元素,沤制后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多的无机氮磷
点评 本题以“狐尾藻”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酶、实验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并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第1套 | 开盖,在空气中暴露10s |
第2套 | 用手指接触培养基约10s |
第3套 | 用硬币接触培养基约10s |
第4套 | 用滤纸擦一下课桌,再接触培养基约10s |
第5套 | 对照(不打开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 | |
B. | 将酶2由pH=9转移到pH=6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 |
C. | 与酶2相比较,酶1更耐受碱性环境 | |
D. | 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等六校教研会高三上一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每空 2分,共 14 分)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 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请分析回答:
(1)由图 1可知,随入侵程度的加大,本地原有植物群落丰富度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 关系,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4)图 2中 A表示的能量是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等六校教研会高三上一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其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也能发生
B.①链中(A+C)/(G+T)的比值与②链中的不同
C.以③为模板合成⑤时需要三种 RNA参与
D.③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 tRNA 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14C 吲哚乙酸存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
B.处理甲图中的B端,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A端,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