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RNA合成过程。
(9分)
资料1.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能存在转化因子将R转化为S
(2)因为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3)是 S型细菌将小鼠免疫系统破坏后,R型细菌数量上升
资料2.
(1)合成蛋白质
(2)轻核糖体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无 重核糖体有放射性(轻、重核糖体均有放射性)
(3)部分 RNA聚合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的知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中,能导致小鼠死亡的原因是出现了S型细菌,而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S型菌的DNA与R型菌的DNA重组,从而控制S型菌的出现,但是并非所有的R型菌都转化成了S型菌,大多数R型菌是没有转化的,所以小鼠体内具有两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中,mRNA合成的过程中,是边解旋边转录,所以DNA部分解螺旋,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mRNA合成过程。
考点:生物的遗传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多方面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53.(11分,每空1分)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
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3)RNA的合成过程叫作 ,在此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如果某基因中含有30%的A,那么由其控制合成的RNA中U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53.(11分,每空1分)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
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 ;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的合成过程叫作 ,在此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如果某基因中含有30%的A,那么由其控制合成的RNA中U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2.(9分)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RNA合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RNA合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