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
A.用γ射线处理釉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具有盲目性,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解答 解:A、用γ射线处理釉稻种子,能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A正确;
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墓,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属于毁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特点,明确诱变育种的优缺点,正确的判断各个选项,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碳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浒苔是一种绿藻,下列有关浒苔和蓝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绿藻和蓝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浒苔和蓝藻都是自养生物
C.浒苔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D.蓝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
(1)常见的还原糖有单糖、麦芽糖、乳糖等(至少列举两种),在鉴定还原糖时,将鉴定用的斐林试剂注入生物组织样液试管摇匀后,水浴加热2分钟,结果试管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2)鉴定细胞中脂肪的材料一般选用花生,常用鉴定试剂是苏丹III染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变成了橘黄色.
(3)将鸡蛋清稀释后滴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紫色,这可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如图所示为小鼠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机体血液中C的含量变化对A、B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机体还会发生其他调节过程,其中C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其相互关系为协同作用;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请写出该反射弧: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立毛肌).
(3)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4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健康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等量进食,1小时后分别测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然后,将甲组小鼠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乙组小鼠不做手术处理.再分别测试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出甲、乙两组小鼠实验前后血糖浓度的差值,分别记为A、B,分析实验结果.
①若A、B不同,则说明下丘脑对血糖调节有影响.若A、B基本相同,则说明下丘脑对血糖调节无影响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调节途径.
②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有必要,请说明理由: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是残留在核外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组以豌豆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浓度(mg/L)
微核率(%)
离子
0102030405060
Cu2+00.0120.0940.1830.2790.3740.018
Cd2+00.0230.1200.2230.3870.0290.015
K+000000.0010
(1)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分生区制成临时装片,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当Cu2+浓度在0~50mg/L范围、Cd2+浓度在0~40mg/L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Cu2+和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请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过高浓度的Cu2+和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②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③如何解释K+浓度为50mg/L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自发异常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原核细胞无结构2,但仍含有乙、丙物质
D.该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mRNA的核苷酸序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DNA分子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B.与DNA分子中某基因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C.与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D.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高尔基体(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或磷脂或脂类物质).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内质网(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或传递信息)的功能.
(5)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