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屈膝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所损伤.如图甲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为图甲中神经元A和B之间形成的突触的放大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乙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A中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细胞体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2)图甲中,神经元D所在的部位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3)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具有单向性,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皮肤感受器被扎之后,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先后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5)皮肤被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神经冲动会由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
(6)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胸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屈肌的反应是收缩(“无反应”、“收缩”或“舒张”).

分析 1、图甲分析:图中①和②是传出神经元,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间隙中以化学信号存在,递质与突触后膜接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皮肤受刺激后,经传入神经F传递到神经中枢,疼痛形成是躯体感觉中枢兴奋的结果,而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神经冲动经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痛觉中枢),高位截瘫是颈部传到大脑皮层神经纤维受损,所以没有疼痛感觉形成但可以完成反射应收缩,高位截瘫无传出神经,无法完成反射,所以舒张.
2、图乙分析,神经元A和神经元B够成了一个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元A中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胞体.

解答 解:(1)图乙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A中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胞体.
(2)图甲中,神经元D所在的部位在脊髓,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3)图中①和②是传出神经元,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4)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②处神经纤维兴奋,膜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接着又恢复静息电位.
(5)皮肤被针扎之后,神经冲动会由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疼痛形成是躯体感觉中枢兴奋的结果.
(4)高位截瘫高位截瘫是颈部传到大脑皮层神经纤维受损,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没有疼痛感觉形成,但可以完成屈肌的收缩.
故答案为:
(1)轴突    细胞体      
(2)神经中枢  
(3)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5)大脑皮层 
(6)收缩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突触的结构,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改变D.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B.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可以排除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D.可以排除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可能是脂肪
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A.艾滋病病毒B.大肠杆菌C.酵母菌D.炭疽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从图2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面是有关酶的探究实验,A组同学的课题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Ⅰ.A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向3号试管内加入1mL(等量)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
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多少,并记录.
(2)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
(3)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利用提供的U型管(图丙)(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上升”、“下降”),B侧液面下降(“上升”、“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