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每空2分,共16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W。蚕的耐氟性、不耐氟性由基因B、b控制,蚕茧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C与c)控制,这3对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幼蚕体色正常、红体色由基因R、r控制,该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回答:
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耐氟性
耐氟性
耐氟性蚕3/4、不耐氟性蚕1/4

耐氟性
白茧
不耐氟性
白茧
耐氟性黄茧3/32、耐氟性白茧13/32、不耐氟性黄茧3/32、不耐氟性白茧13/32

体色正常
红体色
体色正常(♂)、红体色(♀)
①若将桑叶浸渍在6×10-5ppm的NaF溶液中5min,捞出晾干后饲喂甲组F1,淘汰不耐氟家蚕,然后让其自由交配,则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耐氟性家蚕占    ,F2中B的基因频率是           
②写出乙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③家蚕的Z染色体和W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若丙组亲本均为纯种(ZRW、ZrW均视为纯种),请根据丙组实验的结果分析,基因R、r应位于性染色体的区段          。若基因R、r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则乙组的F1表现型应为              

(2)科学家将人干扰素基因M导人家蚕细胞培养后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s,实际上合成120个干扰素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其原因是                                                  。若M基因中编码第90位谷氨酸的CTC突变成ATC,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⑴4/9  2/3  AaBbCc  AabbCc  Ⅰ 雌雄个体均为体色正常 ⑵一条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个干扰素分子的合成   UAG

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蚕的耐氟性、不耐氟性由基因A、a控制,可推测出甲组F1中耐氟性蚕的基因型为AA和Aa,比例为1:2,所以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因此F2中能稳定遗传的耐氟性家蚕占2/3×2/3=4/9;F2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2/3.②根据乙组杂交组合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耐氟性:不耐氟性=1:1,所以亲本基因型中含Aa和aa;黄茧:白茧=3:13,为9:3:3:1的变式,所以亲本基因型中含BbCc和BbCc.因此,乙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AaBbCc♂aaBbCc.③根据丙组实验的结果分析,F1为体色正常(♂)和红体色(♀),说明基因R、r应位于性染色体的区段I上;若基因R、r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则乙组的F1表现型应为雌雄个体均为体色正常.
(2)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s,合成120个干扰素分子应需要10min,而实际只需1min,说明一条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个干扰素分子的合成.翻译遇到终止密码时会停止,所以mRNA上的UAG为终止密码子.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0分)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DDTT × ddtt → F1 (自交) → F2
第二组:DDTT × ddtt → 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杆抗锈病品种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几率是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利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3)第三组方法出现矮杆抗锈病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下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回答:

(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__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__________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2)图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细胞是__________。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因子,可诱导该种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移植的实质是将上图中的____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5)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上述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用作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全为黄色圆粒,F2的表现型的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孟德尔通过研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⑴孟德尔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黄色和______,F2 中,圆:皱=_____,F2 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所占比例为______。F2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
⑵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包括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序号)(2分)
①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 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⑶为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请完成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⑷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8分)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DNA片段示意图,请结合DNA分子结构特点,据图回答:

(1)请指出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2)DNA是由许多[   ]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15N。(填标号)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32P。(填标号)
(5)DNA分子的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了           ,通过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发挥,宜选用                        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            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                       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               ,以确定其应用价值;
(4)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到细菌的                     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            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            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5分)正当中国各界激烈争论转基因水稻安全问题之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一片稻田里,一种被称为“金色大米”的转基因水稻已经悄然收获。这种转基因大米可以帮助人们补充每天必需的维生素A。由于含有可以生成维生素A的β一胡萝卜素.它呈现金黄色泽,故称 “金色大米”。(摘自20l0年4月<新世纪>周刊) “金色大米”的培育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 ↓ GATCC一.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 GATC—)。

(1)图中a、b所示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                   。图中c称作          ,它的构成除了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等。
(2)据图分析,在构建c的过程中,目的基因用        (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进行了切割。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                        作为标记基因。
(3)过程e运用了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                  
(4)若希望该转基因水稻生产的“金色大米”含维生素A含量更高、效果更好,则需要通过      工程手段对合成维生素A的相关目的基因进行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8分)下图所示细胞分别为大肠杆菌、红枫叶肉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A、B、C中表示大肠杆菌的是________(填标号),具有中心体的细胞是_______(填标号)。
(2)上图中A、B、C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上述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细胞的局部放大。图中能产生CO2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4)C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选项中常用来将结构1染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多选)
A.醋酸洋红           B.龙胆紫               C.苏丹Ⅲ            D.碘液
(6)若在离体条件下,图A细胞发生脱分化,则在细胞周期前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