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图一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中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部分过程,图二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图三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在[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上,物质A是丙酮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B线粒体,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图二中,如果在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会升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降低,则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升高;如果植物长期处于乙状态,将不能(能或不能)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f、g、h、a(用图中字母表示).
(4)由图三可知,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5℃最佳.

分析 分析图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分解.该图示中利用利用二氧化碳量的变化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如:有h过程发生也a过程发生时,表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h过程发生而没有a过程发生时,表示呼吸作用小于等于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氧气的释放表示两者的强度.
分析图二可知,甲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乙点: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c;丁点: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b;甲乙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c;乙丁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

解答 解:(1)图一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在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物质A是丙酮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B线粒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见答案.
(2)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生成停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降低,导致五碳化合物消耗减少,来源不变,则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升高,如果植物长期处于乙状态,由于实际光合速率为0,植物体不能积累有机物,故不能进行正常发育.
(3)在图二甲状态时,该生物体只进行细胞呼吸,故以发生图一中的f、g、h、a.
(4)图三可知,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5℃最佳,因为在此温度下,植物体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
(1)D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或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丙酮酸   B线粒体

(2)升高  升高  不能
(3)f、g、h、a
(4)2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有36个着丝点,推测这种植物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  )
A.18条B.36条C.54条D.7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孟德尔选取豌豆做一对、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他的实验中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哪些原则(  )
①材料用具得当原则     ②可重复性原则       ③对照性原则
④单一变量原则         ⑤条件可控制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Ⅱ片段上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
C.Ⅲ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存在Ⅰ.Ⅲ片段,X、Y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32P标记的豚鼠细胞的核酸,以下哪些结构不会表现放射性(  )
A.细胞膜B.线粒体C.核糖体D.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蓝藻细胞内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罗马数字表示反应物中元素的去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Ⅰ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图示中Ⅱ转化过程的发生能够产生ATP
C.图示中Ⅲ对维持大气成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图示中Ⅳ转化过程中形成的[H]与呼吸作用中[H]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生物的细胞质基因在RNA上
B.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细菌、蓝藻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除部分原核生物外,其他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提高玉米产量,科学家在育种和栽培过程中进行研究.下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回答:

(1)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发育成植株D,取D的花药培养成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为植株G.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有丝分裂;从育种方式上分析,D→G属于单倍体育种.
(2)D植株上的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精子所经历的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在该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小孢子四分体时期”,这里的“四分体”是指四个小孢子连在一起.在其后某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最敏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3)选取茎尖放入A瓶中培养,是因为茎尖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幼嫩细胞,更容易通过培养表达出全能性,如果选取D植株茎的切段放入A瓶培养,首先要进行外植体消毒,一般是刷洗后用流水冲洗20min,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后再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在无菌水中冲洗并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再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清洗至少3次.
(4)C和F试管苗不能直接栽培到大田中,要进行试管苗移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