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物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据此推断,该病可通过注射注射胰岛素治疗.
(2)人体血糖稳态具有反馈调节特点,持续的高血糖是人体内环境失调的具体表现.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Ⅲ>Ⅰ>Ⅱ.(用“>”“<”或“=”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空腹(饥饿)状态.

分析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解答 解:(1)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从免疫学角度分析,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该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注射治疗.
(2)机体的稳态维持依赖反馈调节机制,持续的高血糖是人体内环境失调的具体表现.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胰岛素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所以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机体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Ⅲ>Ⅰ>Ⅱ.
(3)根据题干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高低,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所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排除体内胰岛素空腹(饥饿)的实验大鼠可以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故答案为:
(1)抗原         自身免疫病       注射胰岛素
(2)反馈       摄取、利用和储存(少写不给分)Ⅲ>Ⅰ>Ⅱ
(3)等体积生理盐水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空腹(饥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氧气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载体蛋白协助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分析如图多肽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有5个游离氨基、4个游离羧基
B.该多肽中含有5个肽键、4个R基团
C.假定一个由n个氨基酸构成的含m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那么,这个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表达式是na-18(n-m)
D.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是人体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裂后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B.细胞的分化过程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细胞的衰老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若其它条件不变,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光.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
为1.8?mol/(m2•s).
(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218O,发现其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该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Ttgx-15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真核细胞细胞核DNA分子中既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外显子,又有不编码氨基酸的内含子,而且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被转录,通常将这样的新合成的RNA分子称为前体信使RNA(Pre-mRN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re-mRNA的序列与作为模板的非编码链序列完全互补
B.Pre-mRNA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mRNA
C.Pre-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形成mRNA
D.Pre-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中a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做常染色体,1、2、3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1表示X染色体,写出该动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BdXA、BdXa、bdXA、bdXa
(3)图a所示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C时期.
A.7~8,0~2    B.4~7,3~4      C.7~8,3~4      D.8~9,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I(i)基因的控制.如图甲表示藏獒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象,图中所示为控制该性状基因所在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控制毛色的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根据细胞②(填序号)出现不均等分裂,可判断出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象,按细胞分裂过程,细胞①②③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①③②.
(3)正常情况下,细胞①分裂结束后产生2种类型的子细胞.细胞③末期的基因组成是Bi或bI或bi或BI.
(4)F2中,黑毛藏獒的基因型是BBii和Bbii,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frac{1}{3}$.
(5)让F2中的褐毛藏獒与基因型为BbIi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毛:黑毛:褐毛=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2)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水、阳光、矿质营养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稻、浮萍、杂草等生产者、鱼、害虫等消费者、还有水、淤泥、空气中的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3)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化学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4)若该生态系统中生物还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E种群的能量为  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3×107kJ.
(5)由于稻田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6)如果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又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