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分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进出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

解答 解: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含有18O的有水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装置内气压不变,所以不需拧松瓶盖,B错误;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18O,C错误;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消耗,导致装置内气压升高,所以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等,请据图分析:
(1)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则主要是影响光反应阶段,该阶段除了产生氧气外,还有[H]、ATP.在最适温度下,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色素的含量.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a.
(2)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则主要是影响暗反应阶段,当CO2的含量突然下降,则C5的含量会升高.
(3)乙图中该植物在25℃、10klx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是20mg,光合作用真正所产生的氧气量是80mg.
(4)如果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klx,乙图中降低温度下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是用途较广的一种化学试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下同)为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使用70%的酒精,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 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示中Tm为酶的最适温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写出两种即可).
(2)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等量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温度为t1、t2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正确的是(  )
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
B.可以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
C.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以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D.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 d 随血液运到全身,作用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此外下丘脑还通过神经调节,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基本不变,原因 是b在消化道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 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①②(⑤)(只写编号).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B(填字母)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温度、酸碱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等.如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5℃,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变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时温度升高5℃,则反应速率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是,则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A.倒位B.缺失C.易位D.重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