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5?安徽一模)以下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肺炎双球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DNA;

②蓝藻因为含有叶绿体,可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③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④精细胞、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解析】
①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胞类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①错误;

②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错误;

③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进行翻译,因此四者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

④精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两者都没有细胞周期,但它们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④正确.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4.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异养生物

②没有任何膜包围的细胞器

③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④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⑤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闵行区三模)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安徽)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河南一模)关于线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B.成人腹股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比心肌细胞的少

C.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东城区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有磷脂双分子层

C.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都主要由膜蛋白实现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天津一模)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局部)和细胞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A所示的这类物质在细胞膜上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①能作为载体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

②能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

③能作为受体,接受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④能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被其他细胞识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2][5][3][7]表示通过____________的途径,获得____________的过程。

(2)图中[3]代表__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切成____________末端。

(3)经[9]____________的作用将[7][6]“缝合”形成[8]____________DNA分子。[8]往往含有____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

(4)图中[10]表示将____________的过程,为使此过程顺利进行,一般须将[11]用____________处理,以增大[11]细胞壁的____________。

(5)[11]表示[8]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____________。

(6)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 ,这种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尿素 和 葡萄糖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

(3)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涂布平板(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 单菌落 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 ①② ;需要消毒的是 ③ .(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②③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在该实验中,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所依据的原理是 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 .所用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指示剂 ,若尿素被分解,则培养基变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