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 蛋白质是组成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具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C. 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将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D. 同种生物经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 2只存在于DNA中
C. 3在DNA和RNA中相同 D. 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表示某草原自然保护区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图2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3表示种间关系分析,请分析回答:
(1)图1中能够加快物质循环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用图1中的甲、乙、丙、丁表示)。
(2)图1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速率相同(用图1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去除蛇,且草的数量不变,则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4)图2所示食物网中同时具备图3所示的两种种间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若鹰捕食对象为其直接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________kJ的能量(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5)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才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回答下列有关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的相关问题:
(1)在转基因植物培育过程中,Ti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要用______进行切割,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和______。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法,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大多数_______ (单子叶/双子叶/裸子)植物。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检测转基因植株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常用______技术。除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______水平的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例中符合“随生长素浓度的降低而体现两重性”的是
A. 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水平放置的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人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A. 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 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C. 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 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M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 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 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