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肌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其他细胞内不能进行图中的①和②过程
B. 图中①和②过程涉及的酶与有氧呼吸的酶均不同
C. 图中①过程释放的能量均用于合成ATP
D. 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在遇到不良环境影响时,会引起系列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这一过程称为胁迫响应。而胁迫相关基因的转录与其启动子区DNA分子的甲基化修饰(DNA分子上连入甲基基团)密切相关。为研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胁迫响应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ABA是一种植物激素,作为____分子,对植物生命活动起_____作用。当植物处于胁迫状态时,体内ABA含量会升高,ABA处理可模拟外界不良环境,使植物产生胁迫响应。
(2)研究发现,拟南芥R基因编码的D酶能够切除某些基因启动子区DNA分子上的甲基基团,即DNA去甲基化,从而改变染色质结构,使_____酶能够与该部分启动子结合,从而开启相关基因的转录。
①科研人员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ABA进行处理,统计种子萌发率,所得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______,推测R基因突变体由于D酶活性丧失,种子萌发对较高浓度的ABA胁迫更加敏感,可能与胁迫响应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有关。甲基化程度影响了植物对ABA的响应。
②研究发现NIC基因是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关键基因之一。科研人员检测了1.2μM ABA处理后,拟南芥R基因突变体及野生型种子中NIC基因启动子不同区域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
(注:图中甲基化程度用数字表示,绝对值越大,表明甲基化程度越高。DNA中一条单链的甲基化程度用0~1表示,另一条用-1~0表示。)
图2结果显示,突变体NIC基因启动子的A、D区域___。
③结合上述研究,推测在种子萌发过程中,R基因突变体由于________,因此对ABA胁迫更加敏感。
(3)科研人员进一步选取不同拟南芥种子为材料验证了上述推测。
①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选择a~f中的种子填入Ⅰ~Ⅲ处,在IV、V处填写正确的ABA处理浓度,选择检测指标g、h填入VI处。
组别 | 种子 | ABA浓度(μM) | 检测指标 | 萌发率 |
1组 | I__ | IV__ | VI__ | 80% |
2组 | II__ | 1.2 | 10% | |
3组 | III__ | V__ | 65% |
种子类型:
a. 野生型
b. R基因突变体
c. NIC基因突变体
d. R基因突变体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NIC基因
e. 野生型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NIC基因
f . NIC基因突变体中转入含无甲基化修饰启动子的R基因检测指标:
g. NIC基因转录的mRNA
h. R基因转录的mRNA
②请解释表中各组实验的萌发率结果: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属于_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③的功能是对来自[ ]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A中⑥所指的是_______,它是细胞合成__________的场所。
(4)图A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的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5)图B中⑤所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6)图B中有三种细胞器未标上编号,请你用⑥、⑦、⑧分别给予标上,并写上它们的名称:[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 1982 年 5 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 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四肽
B.如果脑啡肽的肽链长度不变,则其性质不变
C.脑啡肽既可以皮下注射也可以口服
D.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则需要水分子 4 个,水解后的产物有 4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各种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溶液处理,可使芦苇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获得更多造纸原料。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两种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两激素间只有这一种关系吗?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溶液。
②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吊兰均分成4组,分别置于配制好的6-BA溶液中,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在培养的第1、3、5天分别观察测量吊兰不定根的生长发育情况,各组根的伸长量(后一次的测量数减去前一次的测量数)如表。
伸长 时间 量(mm) 6-BA浓度( | 第1天 | 第3天 | 第5天 |
0 | 11.42 | 20.58 | 18.71 |
10 | 10.24 | 5.25 | 1.14 |
50 | 8.55 | 3.62 | 0.52 |
100 | 7.41 | 1.39 | 0.23 |
④分析表中数据发现:6-BA可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且随着____和____的增加,抑制程度______。
⑤有人提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降低会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请在上述实验的 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要求只用一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得更改),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测量各组不定根的伸长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 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 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图2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后吸入酵母菌和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能产生ATP的阶段是___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图2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对应于图1中的物质__________(填图1中字母),产生于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具体部位)。
(3)若取图2装置注射器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图2实验装置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