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关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其细胞不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
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
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
12H2O+34ATP.
2、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
2酒精+2CO2+少量能量.
解答: 解:A、细胞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A正确;
B、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其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比较弱,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具体过程及场所,掌握细胞呼吸的几种反应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体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
 
;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作用.
(2)乙图中A表示
 
的能量,B表示
 
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甲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千焦.
(4)从乙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探究“转化因子”,A、B、C、D为四个培养有R型细菌的试管,艾弗里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纯得到的DNA、蛋白质、多糖分别加入试管中,还有一组是用DNA酶分解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之后将产物加入试管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经过培养后进行检查,发现有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点
B、有四条染色体
C、有四个DNA分子
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一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二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形态的周期性变化,c阶段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请据图回答(方括号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一中,X期代表
 
,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是[
 
]
 
期.
(2)若图二表示的周期性变化发生在植物根尖细胞中,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3)图二中,a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之比为
 
,染色单体的数目为
 

(4)图二中从a到b染色体发生了解螺旋,此过程发生在图一的[
 
]
 
期,此时期细胞中其它的动态变化有
 
(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根尖成熟区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如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根表皮细胞此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此时,还能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吗?
 

(2)现提供0.3g/mL的蔗糖溶液、1mol/L的硝酸钾溶液、1mol/L的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以上溶液的浓度均比一般细胞液浓度大),紫色洋葱,显微镜.请你选择一种正确的药品及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实你对第(2)题第二问的判断.
实验步骤:①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入1滴
 
;②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平展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现象:细胞先出现
 
,后慢慢
 

实验结论:由此证明了
 

(3)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K+和NO3-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蛙的红细胞来制备细胞膜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实验操作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试剂2光照强度CO2
5ml0.1%DCPIP溶液5~6滴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30
5mlY60
5ml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1KLx65
5mlY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
 
,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
 
,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
 
,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
 
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
 
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