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答: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或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阻碍FasL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分析 据图1分析,致敏T细胞产生穿孔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去,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
据图2分析,效应T细胞上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上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特异性的结合.

解答 解:(1)人体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T细胞,当记忆T细胞再次接收同一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2)穿孔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钾离子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当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这些物质将流出细胞.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可以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由题目所给信息“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核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可以推出肿瘤细胞内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肿瘤细胞本身又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而避免死亡,说明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应该降低.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降低免疫排斥作用.
故答案为:
(1)T细胞或记忆T细胞        
(2)胞吐                 流出    
(3)是    
①信息交流                      是              ②降低               阻碍FasL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的过程,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免疫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利用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推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种内斗争,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阳光、温度、水分的影响,生物因素有捕食和竞争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影响因素,在天气晴朗的某一天里,科学家检测了该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日变化情况(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内光合色素分布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光合膜,CO2与RuBP结合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
(2)6:00幼苗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环境原因是光合有效辐射较小/光强度较小.此时若适当升高胞间CO2浓度,则净光合速率将会基本不变(明显变大/基本不变/明显变小).据图2可知,若仅考虑环境因素,在12:00和16:00这两个时刻的环境条件下,幼苗的光饱和点基本相同(基本相同/明显不同).
(3)研究表明,14:00一16:00幼苗的气孔开放程度都较大,但14:00总光合速率最小,主 要生理原因是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较小(较大/较小).14:00一16:00胞间CO2浓度明显下降的环境原因主要是气温降低和光合有效辐射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脂质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中脂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三种
B.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C.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D.所有的脂质都是由C、H、O三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萘乙酸是一种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研究萘乙酸是否对植物的开花具有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0株西瓜幼苗,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00株不作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另一组去除顶芽,并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两组放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实验组的100株除6株死亡外,其他植株平均比对照组早开花14天.
(1)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西瓜幼苗开花的结论,该实验设计有哪些不够严密的地方?①对照组也应与实验组一样进行去顶处理;②两组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其条件不仅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而且要给予同样的水肥等条件,进行同样的除草等操作以利于植物生长;③西瓜幼苗的品种和长势应当一致
(2)请你重新设计合理方案以完善本实验.取200株品种相同、长势一致的西瓜幼苗,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100株去除顶芽,并用0.1 mg/mL的萘乙酸处理;对照组100株处理方式除不用萘乙酸处理外,其他均与实验组相同,作为对照;两组放在完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某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注意[]中填序号.

(1)图示为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2)[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3)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该功能关系最密切的膜成分是蛋白质.
(4)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4]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和许多动物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α链(含141个氨基酸残基)和β链(含146个氨基酸残基),以下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作用是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
B.血红蛋白中至少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共有574个肽键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血红蛋白时的水中的氢仅来自于羧基
D.高温使血红蛋白变性后肽键的数量一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核糖体的增生早于中心体的复制B.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
C.染色体的出现早于纺锤体的形成D.囊泡的出现早于细胞板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2个四分体
B.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所处的时期一定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处于丙图中的C→D→E段
C.图丁中如果发生从a~c的变化,则一定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D.图丁中a可对应图丙中的D→E段;图丁中d是不可能存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