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 |
B. | 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 |
C. | 若b中有放射性,说明①过程培养时间过长 | |
D. |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b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因此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B正确;
C、b中理论上不含放射性,这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C错误;
D、上述实验过程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仅凭该实验还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种 | B. | 5种 | C. | 7种 | D. | 12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触后神经元不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 |
B. | 与神经元相连接的肌肉只能是反射弧结构的感受器 | |
C. | 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 |
D. | 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 |
B. | 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 |
C.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 | |
D. | 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能合成酶的细胞也能合成ATP | |
B. | 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 |
C. |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 |
D. | 加酶洗衣粉中常添加固定化的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