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分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突触包括两种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解答 解:突触包括两种类型:轴突-胞体型或轴突-树突型,因此兴奋从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突触有两种类型(轴突-胞体型或轴突-树突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代表的化学元素是N和P,Y代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N.
(2)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中,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模拟化合物B的合成.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0H



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①④⑤(填序号).
(3)胰岛B细胞产生、运输、加工和分泌胰岛素到细胞外,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胰岛B细胞,测得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发生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2中的Ⅰ、Ⅱ、Ⅲ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之所以用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A~C为某动物体三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A、B、C三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变化分别是: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A图d→e和B图d→e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的不同点在于:A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3)就C图而言,b→c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h→i的变化是由于受精作用.
(4)下列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是:A图中的b→c有丝分裂间期;B图中的c→e减数第一次分裂.
(5)与A图中的c→d相比,B图中的c→d细胞分裂的显著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有联会行为且出现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相应的水解酶处理D,最终产物应该有葡萄糖和多种氨基酸
B.若该膜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以a方式吸收葡萄糖
C.置于适宜浓度KNO3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c、a
D.该图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frac{1}{3}$B.翻翅果蝇占$\frac{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正常翅果蝇占$\frac{1}{3}$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铁蛋白基因指导铁蛋白合成过程的某一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翻译.
(2)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C.
(3)a表示tRNA分子,它的作用是搬运氨基酸.
(4)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铁蛋白基因的碱基数大于(大于、小于、等于)6n.
(5)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健康人体内③⑤的渗透压值应该和②④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约为280-310毫渗量
C.图中包括了所有的内环境组成成分
D.图中③表示血浆,凝集原主要存在于③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和鉴定: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
(2)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灭菌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③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接触传播,通过该途径传播的疾病还有艾滋病、乙肝等.早在1876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就已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对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病疫苗,该疫苗最早是由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6月学情调查A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A. 核糖、多种氨基酸 B. 磷脂、20种氨基酸

C. 5种含氮碱基、20种氨基酸 D. 4种核糖核苷酸、多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