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问题.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1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
中的目的是减少内源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你认为浓度为0.1mg/L时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差较大.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重复实验.
图3是玉米幼苗从图示状态开始随暗室同步匀速旋转,几天后仍停止于图示状态;图4是根和茎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5)图3中玉米幼苗的根和茎生长情况将是B.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6)如图3所示位置,茎的上侧和下侧情况分别与图4中的ED点对应.

分析 分析柱形图:A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实验一中,A溶液浓度在0~1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增大;A溶液浓度在1~10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减小.实验二结果与实验一类似,只有A溶液浓度为0.1mg/L时,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但也要如实记录.

解答 解:(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观察图2可以看出1mg/L浓度的A溶液中培养,促进切端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培养过程充分振荡的目的是:增加氧气,以满足细胞呼吸的需求;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对照组为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因此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是为了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实验过程中,第二次实验与初次实验结果偏差较大,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避免偶尔误差,还应重复实验.
(5)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据图分析,随暗室同步匀速旋转,重力作用无效因素,因此根水平生长的.但茎受单测光影响,向光弯曲生长,因此向下生长.
(6)如图3所示位置,茎的上侧浓度较高和下侧较低,情况分别与图4中的E、D点对应.
故答案为:
(1)调节    1  
(2)氧气     
(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内源生长素
(4)7   0.1   重复实验     
(5)B   
(6)E、D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柱形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明确A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其它组需与其对照后才能确定相应浓度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石室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人员

操 作

取 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1~3mm处

根尖1~3mm处

根尖5~7mm处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石室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B.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把解离后的根尖直接放到龙胆紫染液中染色

D.观察DNA、RNA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放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中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

B.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C.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D.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如图所示).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A.胀泡的出现是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
B.胀泡的出现表明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D.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关于免疫问题.
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按免疫功能可分为TH细胞、TC细胞和TD细胞.经巨噬细胞处理过的抗原与TH细胞结合后,TH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一方面促进TH细胞增殖,另一方面促进TC细胞、TD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完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如图中甲细胞为TH细胞,图中信息显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刺激).
(2)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ABD(多选).
A.合成和运输细胞的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3)TH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C细胞、TD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
(4)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H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人最终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并死于并发症原因HIV侵染TH细胞,使TH细胞数量减少,无法分泌细胞因子并促进TC细胞、TD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直至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b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个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a、b、c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D.基因以一定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基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已完成复制
B.该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是AADd和aadd
C.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分子
D.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会发生①②③④的随机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生理反应中会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反应是(  )
A.效应T细胞与被感冒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
B.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
C.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会红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