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
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正常基因及指导将合成的多肽顺序。A~D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肽链延长停止的是[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C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 )
A.G/C→A/T | B.T/A→G/C |
C.T/A→C/G | D.丢失T/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出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不同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 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
C. 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 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电镜下能看到细胞膜清晰的亮—暗—亮三层结构 |
B.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 |
C.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D.实验表明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得数据,选择错误的说法( )
植物种类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非生物因素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 m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8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5 |
落叶树 | 15 | 5 | 0 | >300 | ≈100 | <15 | |
9.4 | 4.5 | 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做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大鼠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
B.乙组大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
C.一段时间后,三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为糖原的速度加快 |
D.丙组大鼠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关于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 ( )
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 |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
A.3∶1 | B.5∶3 | C.13∶3 | D.7∶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