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稀释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
②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32127762824819821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溶氧等(只要合理即可)(举一例).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氧浓度(%)abcd
产生CO2的量 (mol)912.51530
产生酒精的量 (mol)96.560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解答 解:(1)①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溶液过浓,应当增加稀释倍数.血球计数板的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②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果持续观察,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浓度,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的CO2的量与酒精的量不等,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
(1)①增加稀释倍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
②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溶氧等(只要合理即可)
(2)氧气浓度   无氧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掌握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识记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因素等;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以适应陆栖生活,其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消失(褪尾现象).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表1 实验处理表
 1234
甲状腺激素片1mg/天2mg/天
甲硫咪唑5mg/天
蝌蚪只数10101010
平均体长17.217.41717.4
注:实验前各组蝌蚪的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实验
表2  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处理蝌蚪的前后肢生长情况
 1d4d8d14d19d24d
1号组0002后2后3后
2号组02后3后5后6后3前7后
3号组03后6后7后3前8后6前9后
4号组00003后3后
注:“2后”表示有2只蝌蚪出现后肢,“3前”表示有3只蝌蚪出现前肢,其他以此类推,1d表示1天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至少写两项).
(2)分析表2结果,由1、2、3组实验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有: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或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由1、4组实验对照可以推测甲硫咪唑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3)分析图中1-4组蝌蚪体长增长情况可知,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褪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不属于水解过程的是(  )
A.ATP→ADPB.核酸→核苷酸C.蛋白质→氨基酸D.葡萄糖→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上期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6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山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
C.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
D.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二次共需鸟嘌呤28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上期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2/3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1/12 B.1/6 C.2/15 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从研究特点上看,主要是(  )
A.实验性生物学B.描述性生物学C.现代生物学D.分子生物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图为人体内淋巴细胞生成过程及某特异性免疫反应示意图.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后者在图中有a、b.
(2)免疫器官E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免疫应答发生时,常伴随其肿大,E是淋巴结或/和脾脏.除了E外,图中所示的免疫器官还有骨髓、胸腺.免疫细胞C、D、F、G、H、I中能够分裂增殖的有C、D、F、H.
(3)有关上图所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C.(多选)
A.细胞G和I来源相同,且都能识别抗原
B.细胞D和I的来源相同,都要受到抗原刺激而形成
C.巨噬细胞可吞噬J但不能吞噬K
D.HIV病毒攻击细胞C,但个体仍可发生部分体液免疫作用
(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产生的b与肌细胞受体结合,使受体进入肌细胞并降解.当传出(传入/传出/中间)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时,肌细胞的反应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自稳态调控问题.
人较长时间静止站立,脑供血量减少,形成一过性晕厥.下列是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血压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见图1).

(1)下肢静脉储血量增加而引起血压降低,主要原因是心脏射血量减少所导致.
(2)低压刺激后,经神经、激素调控后,引起系统变化,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其中A、B的变化分别是血液容量(增加)、血管管径(缩小).
(3)低压也可由过程⑦的调节,引起肾脏对水分重吸收功能增强,出现肾排尿量降低的现象,则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4)如果心脏射血量不变,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增加舒张压(填收缩压或舒张压).
人体的血压经常因为环境因素与自身活动状况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通过人体的一系列调节机制保持相对稳定.图2是健康中年人一天24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

(5)在6点起床后,人体的血压出现“晨起高峰”的现象,这主要与交感神经神经突然兴奋,继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两类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其次,还可能与夜间饮水少,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大有关.
(6)比较、分析24小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特点:
变化的主要共性特征: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波动规律基本一致.
变化的主要差异是:收缩压的绝对变化量大于舒张压的绝对变化量这是因为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因此变化量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419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54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星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200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