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对家兔的胰岛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研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B.两种细胞内存在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完全相同的蛋白质
C.两种细胞生命活动所需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两种细胞内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情况完全相同

分析 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被称作“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
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解答 解:A、家兔的胰岛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均具有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家兔的胰岛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功能不完全相同,在两种细胞内存在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完全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家兔的胰岛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正确;
D、家兔的胰岛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功能存在差异,所以两种细胞内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情况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试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秸秆还田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而单一施用氮肥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硝态氮过度积累,增加水体和大气污染及生态恶化的风险.那么采用秸秆还田后化学氮肥该如何合理施用呢?
实验设计:秸秆还田处理步骤:在玉米收获后,秸秆保留田间,全部粉碎,深耕翻埋还田.
供试品种:某品种小麦.
实验结果:
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注:氮素利用率=籽粒产量/植株吸氮量)
处理
(单位kg/hm-2
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
A1
适量
氮肥
(225)
A2
减少
氮肥
(165)
A3
增加
氮肥
(300)
A4
超量
氮肥
(360)
B1
适量
氮肥
(225)
B2
减少
氮肥
(165)
B3
增加
氮肥
(300)
B4
超量
氮肥
(360)
小麦
产量
第一年产量(kg/hm-276627441751276418193738476837870
第二年产量(kg/hm-280087748794379618650763381558068
氮素
利用率
第一年
(kg/kg)
25.0231.8125.5924.8026.8228.9223.9422.81
第二年
(kg/kg)
27.7832.6927.2428.3229.3329.6927.7727.50
回答有关问题:
(1)本课题的名称较为合理的是D.
A.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B.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C.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
D.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2)A区相同的处理步骤是无秸秆还田(秸秆移出并深耕).A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3)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C源,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得到提高;此时,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是逐步递减.
(4)下列有关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BC.(多选)
A.秸秆还田后,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B.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
C.耕作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
D.常年单一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含氮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5)若需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研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课题自变量的是ABE.(多选)
A.不同小麦品种             B.秸秆的使用量           C.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D.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变化     E.氮肥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刹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1)甲昆虫是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肉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为捕食关系,释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有抗药性,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没有抗药性.
(2)施药浅,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绕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效应器,
③称为神经中枢,③处共有3个突触.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c、e(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哪种细胞器中:线粒体(填名称)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ATP).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抑制乙图中[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从而使突触处的信号传导暂时中断,⑨中物质若正常释放,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
(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C02浓度.
(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能,原因是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BD(图中字母表示),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D(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4)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4),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
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b-ag(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长周期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mg/L)细胞数量增加(%)干物质增加量(%)虾青素含量增加量(%)
对照组0000
A0.136.8133.357.1
0.543.4150.7137.8
1.081.2266.7-48.9
5.098.2142.7-95.4
B0.056.750.55.8
0.132.3119.78.5
0.532.541.73.9
1.08.30.3-87.8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增加.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先升后降.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4.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叶黄素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0.5mg/L,0.1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宁德沿海有大片的红树林因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不同程度的退化.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3)在红树林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
(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后具有生长优势是通过生存斗争过程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现让不同个体在规定时间内口服100g葡萄糖,葡萄糖进入体内后血糖浓度和相关激素水平将发生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l)胰岛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
(2)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或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为糖原、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过程,使血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水平降低到一定浓度时,又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增加,进而调节相关代谢过程,使体内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3)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部分胰岛B细胞受损,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不显著增加降低(填“增加显著”、“增加不显著”或“下降”),血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血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上述分析,临床上可以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是I型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我省气候适宜,适合葡萄的生长,甜美的葡萄除供人们食用外,还可做成葡萄汁饮料和葡萄酒.人们常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生产葡萄酒,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酿制葡萄酒时,加入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可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2)在酿制葡萄酒时,葡萄汁需要经过消毒灭菌.但有人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可是在制出的葡萄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酒精不利于杂菌生长,从而淘汰掉杂菌.检验酒精常用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和重铬酸钾反应,显示灰绿色.
(3)为提高果酒的生产效率,做了对比实验.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实验结束时(12h),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可能的原因是酒精增多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4)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5)工业生产中可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生产过程中需将发酵液中的果胶酶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分离出的果胶酶还需进行酶活性的测定,以单位时间内果汁的体积大小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